上星期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金邊出席「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領導人會議,官方中評社將「瀾湄合作」定義為「共商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台」,其在中國官方角度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這次會議之後,輪任主席將是老撾。過去,老撾是相對不受重視的國家(在台灣以及僑界依然使用寮國,而非《明史》所稱的老撾),它曾是法國殖民地,於1954年獲得完全獨立,是全世界仍然存在的少數共產主義國家之一。老撾長期依賴鄰國中國、越南和泰國的投資和政治庇護,但這種依賴常常導致它受到在其控制範圍之外政治力量的操控,如何與時俱進的理解該國?香港城市大學「東亞焦慮點叢書」出版的《老撾的地緣政治學:扈從還是避險?》(2017年6月),作者羅金義和秦偉燊的分析似乎是可以迅速吸收的思辨與解答之道,既有趣又深入淺出。
在第十屆中國與東盟智庫戰略對話論壇中,老撾社會科學院院長助理索克薩瓦斯代表與會,筆者在台下聆聽他的報告,清楚看到老撾如何展現突破內陸國的修辭。老撾在歷史上的外交策略是:不與任何一個資助或保護國走得過近。處在泰國、北邊的中國和越南這三個影響力非常大的國家包圍下,老撾基本的外交利益在於爭取與三個國家都結盟,並確保沒有那個國家擁有支配性的控制權。此種細膩的做法即為《老撾的地緣政治學》一書全面探討的主要方向。
中國透過提供有利可圖的投資渠道,企圖爭取贏得東南亞國家,正在迅速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已不是什麼秘密。迄今為止,北京行動的主要受惠國是柬埔寨,柬埔寨也不諱言中國是該國「最值得信賴的朋友」。然而,在這場地緣政治博弈中往往被忽略的是內陸國家的老撾。事實上,除了柬埔寨,老撾是中國最值得信賴的地區盟友之一,而且隨著該國越來越依賴北京,中國的影響力可能更大。
《老撾的地緣政治學》一書前面章節對中老關係的思考脈絡,也彰顯出本書的特別且不同之處,老撾擁護中國的立場是以更加所謂「不偏不倚」的方式,中國對老撾的重要性可能會上升,但後者理解需要與其鄰國和主要大國力爭平衡。因此,老撾展現的特點就是小型國家外交實踐的典型例子,老撾發現自己處於必須與鯊魚游泳或被吃掉的地步。換言之,它對中國的友好是值得的目標,因為中國代表了一個它不可能單靠自己抵擋的巨大影響力。
北京在老撾的投資很多,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水電、礦業和農業方面。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60億美元的鐵路項目(連接兩國的414公里長的鐵路)已經破土動工,是北京雄心勃勃的「一帶一路」計劃的重要部分。儘管如此,老撾並沒有成為中國從屬國的避風港計劃,許多人認為這是因為中、老共享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其實應該注意老撾精明的外交舞蹈 ── 例子之一就是它在萬象市中心的基礎設施,該市擁有由日本建造的機場、由韓國進行的河堤再開發,以及由中國建造的國際會議廳。它也與美國保持親切關係,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於2016年在老撾擔任東協主席國期間訪問了該國而創造了歷史,成為美國第一位訪問該國的總統。當然,《老撾的地緣政治學》一書提及許多更深入的民間案例。
老撾在東盟的參與也是該國進行外交和外交姿態的晴雨表。由十個東南亞成員國組成東盟在年輕的老撾人尤其受到歡迎,一個調查就發現,96%的老撾受訪者表示感受到自己是東盟的公民;99%同意加入東盟以來國家得到益處,92.5%同個人也有所得益;而這些百分比都遠高於十國總和的平均分(分別只有76.8%,88.5%和68.8%)。萬象在其主席國輪值期間也證明了,它能夠利用其在組織領導機會中找到像在南中國海衝突等熱點問題的中庸之道。
《老撾的地緣政治學》一書也多處提及老撾在南海立場的運籌帷幄,非常值得閱讀。老撾對鄰國的優先,尤其是越南,只要能保持平衡,就不會激怒北京。南中國海爭端在像是老撾等國家與中國的多面向關係中只是代表一個小小的方面。它依然非常依賴它的鄰國,越南和泰國的援助,其與它們有著複雜的歷史。
萬象致力於維持老撾的中心地位,在外交的棘手水域航行是該國可以引以為傲之處。隨著中國的地緣戰略遊戲計劃在未來幾年繼續展開,老撾必須為中國人提供更多的誘惑。是否有一天能夠被有利可圖的中國援助所掠奪,是我們無法預料的事情。然而,鑑於其外交軌跡的記錄,有一事是清楚的,即老撾知道如何最好的發揮地緣政治博弈中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