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吞拿魚的墓碑(吞拿魚與哥斯拉二之一)

吞拿魚的墓碑(吞拿魚與哥斯拉二之一)

七十年前,戰爭結束,大部分日本人都知道廣島和長崎出了大事,只是他們並不一定都曉得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儘管後來有各式各樣的流言與零星的報道,但由於佔領軍當局的新聞管制,所以多數人都得不到一個完整的圖像,不清楚核子武器的確切殺傷力,於是也就更談不上要發起甚麼反核運動了。直到許多年後,核武的危害以及核能的風險,才開始成為日本社會關注的議題,並且自此留下一個始終不斷的反核傳統。

大家要是去逛東京築地市場,在看魚市和吃壽司之餘細心看看,或許會在它正門的外牆上發現當年觸發日本轉變的關鍵之留痕。那是一個不鏽鋼板,上頭刻了一條吞拿魚。這算是個墓碑,因為約略就在那個位置,1954年的魚販們埋葬了一大批吞拿魚。

1954年3月1日,專門釣捕吞拿魚的日本漁船「第五福龍丸」來到北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附近作業。美國早已宣佈當日劃定比基尼環礁為禁區,任何飛機和漁船都不准進入。儘管沒有說明他們究竟要幹甚麼,也沒有標出準確的時間和地點;可是包括「第五福龍丸」在內的幾百艘漁船都曉得那是武器實驗。不怕,「第五福龍丸」很聽話地遠遠躲在禁區外邊,應該不會受到影響。

當天上午,幾個船員在甲板上看見西方的天空忽然發出刺目亮光,數分鐘後又聽到一陣巨大的爆炸響聲。這些船員立刻驚覺,「那是原子彈呀!」他們趕緊收網,想要逃到更遠的地方。可是這艘經過降級改造的船走不快,收放魚網的馬達也出了問題。接下來幾個小時,他們眼睜睜地看着天上飄下無數飛灰,掉在他們的身上。後來,陸陸續續地,他們感到皮膚灼熱,就像被燙傷一樣;他們頭痛、反胃、嘔吐,一路無力地駕着漁船返回日本燒津母港。

之後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原來美國當天試驗的武器就是氫彈。一群最該讓人放心的專家居然估計錯誤,那枚在水下試爆的氫彈的威力超出原先預期2.5倍,所以才會發生「第五福龍丸」的慘劇。這件事的影響極大,那些放射性很強的飛灰使得「fallout」(輻射落塵)這個詞進入日常英語。正好在同一時期上市的一款泳衣,因為它的暴露程度所帶來的衝擊就好比一次核爆,所以被人比附地喚做「比基尼」。「第五福龍丸」上的無線電通信長久保山愛吉死在半年之後,是歷史上第一個死於氫彈的受害者;日本自二戰的兩次核爆之後再添紀錄。

還有「第五福龍丸」帶回來的吞拿魚,以及附近幾百艘不能辨別身份的漁船上的魚穫,它們漸漸變成日本現代文化史上最重要的恐怖想像——哥斯拉,一個因為海底核爆而變異的生物。

原文刊在飲食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