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他們的母語日

他們的母語日

圖片來源

三月十四日,對港人來說無甚特別。然而,今天卻是愛莎利亞人的母語日。「愛沙利亞人很愛自己語言(愛沙利亞語),縱然這個波羅的海小國只有136萬人」當地老師在班上說。

母語日始1996年,三月十四亦是為紀念第一位愛莎利亞詩人Kristjan Jaak Peterson的生日。這天,街上的人都會跟身邊人說Head emakeelepäeva!(Happy Mother Tongue Day)。這天,各大中小學都鼓勵學生參與城中盛事,用愛沙利亞文寫作或寫詩比賽,普通的市民更可參與網上e-dictation贏獎品。

愛沙利亞於2004年加入歐盟,鄰近俄羅斯。我問當地老師會否擔心愛莎利亞語被其他語言取代嗎?她說:「的確,不少俄羅斯人居於愛沙利亞,但我們不太擔心,因為政府和人民都致力討論,並努力用盡各種方法保護自己語言。因為這是屬於我們美麗(愛莎利亞語:ilus)語言,沒有自己語言成就不了愛莎利亞。母語對於每一位愛莎利亞人都很重要,非常重要。」

香港人口是愛沙利亞七倍,但我們曾有著緊自己語言嗎?在我年代是用母語(廣東話)學習中文,現在教育局都提倡普通話教中文了。我們沒有什麼保護自身語言政策,好像普通話快要取代廣東話。愛莎利亞語老師說「Without Native language, you will easily lose everything in your city in the future」

在愛沙利亞當交換生,跟別人說我在這裡學習愛莎利亞語,別人總笑言:「你回來後,還用得著嗎?」自小我們作任何決定都要跟利益扯上,說一口流利英式或美式英語才是正統,普通話也要北京腔,學習語言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自身價值。如能在履歷表一欄上填上懂法語或德語就更佳、更勝一籌。學多種語言就投身職場的工具,所有事都不過是工具。

在履歷表上寫上愛沙利亞語的確沒有用,但當我學習這種語言,卻見證語言賦予一個國家、每一位人民的意義,那種整合力量,以及語言之美。 在愛沙利亞生活了一個月,總覺得這個遙遠而陌生的國度有很多地方跟香港相似。愛沙利亞土地面積比香港大40倍,但人口只有136萬人。

香港人口密度高,但人與人卻很生疏離。當港人自怨自艾想移民別的國家,享受別人福利的同時,有多少人想過他們用什麼方法爭取?課後,老師笑言再而強調跟我說:「希望香港也有母語日,其實在芬蘭也有,很簡單的一天,但不能看輕其意義。」

她教曉我的不是愛沙利亞語,而是語言真正的意義。在香港,你學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