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三圖看港澳民主發展前景

來源:明報2016年9月5日

作為澳門的社區發展工作者,筆者看香港立法會選舉,最想瞭解的不是個別議員的更替,或政黨和陣營議席的增減,而是通過投票人數、投票率和選票分布體現的選民意志。筆者認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來自選民而非代議者,很多時,代議者只是反映選民意志的一個符號。

上圖展示了香港完整的“政治光譜”以及選民對各派系的選擇。除了力量對比,能否從中得到更多的認知?筆者嘗試借用創新擴散理論去進行解讀。該理論描述創新產品擴散的過程,按採用產品的先後將人口分為五類,指出每一類各在人口中佔大約確定的比例,以及在早期使用者和早期大眾之間,常存在一個需要跨越的鴻溝。

創新採用生命週期a

來源:修改自網上圖片

筆者在上圖中標示了民主、本土、自決、獨立四種“產品”的大概位置。數十年前,民主理念作為一種新產品進入香港華人的生活世界,經歷漫長的社會變遷和社會互動,已達至晚期大眾;然因中央對香港政制民主發展落閘,目前看不到繼續發展的前路。正因民主前無去路,本土、自決、獨立三種替代產品相繼出現,並以快得多的速度擴散;其中,本土明顯已跨越鴻溝達至早期大眾,自決和獨立雖然仍在鴻溝的此岸,但只要政府繼續採用壓迫性政策,相信很快會跨越鴻溝;而繼獨立之後再出現的新產品,相當可能是革命。

2013.Tong KI.澳門居民

來源:湯家耀2013

澳門的情況與香港很不相同而較簡單。1976年葡萄牙將少量民主移植於澳門政制,至今剛好四十週年。然而,如上圖所示,澳門的主流民意從來都是「無所謂」,支持民主的力量一直未能跨越鴻溝。澳門本土既得利益根深蒂固,民主派力量薄弱,現存各支派均未見有跨越鴻溝的力量,反在鴻溝此岸的狹小範圍內不斷地就理念(或僅僅是論述)、實踐、利益的分歧而互相爭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