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愛瞞來論】從「十一」集會看澳門未來的民主化

【愛瞞來論】從「十一」集會看澳門未來的民主化

國慶日當晚,有近千名澳門市民集會,聲援香港市民爭取民主運動。在講求政治正確的澳門,在國慶日出現這種情況實屬異數。同時,在澳門過去的政治集會,能夠吸引大批市民參加的,除了「光輝五月」反離補運動,都是與民生問題直接有關。今次集會,應該是89年64之後,最大規模的爭取民主集體行動。

集會參加者以年輕人為主,從負面的角度,這種情況可以說是澳門民主化的障礙: 澳門的中壯老年人,很多不是被建制派團體吸納,就是過去經濟發展的既得利益者。他們或許對政府及當下社會有各種不滿,但對維持社會秩序穩定有熱切渴求,哪怕這種社會秩序,有利於鞏固官商一體政體,無助於促進市民參與社會事務、將政府政務置於陽光之下、打擊各類貪污腐敗、推動社會公平正義。另外,推動民主運動的努力,因主流傳媒的自我審查、民主派組織上的不足,建制社團的影響,以至未能滲透到年輕人以外的群體。

從正面來看,我們可以從集會中,看到澳門未來民主化的希望: 年輕一輩的澳門人,關心的事情已經超越貼身的民生事宜,觸及公平正義等抽象的意識形態。澳門的高度經濟發展,他們不能享受多大的益處,卻承擔著不成比例的社會成本。當中不少人因此覺得,只有透過改變現行不民主政體,他們的福祉才有機會改善。互聯網的興起,令他們可以無需透過受建制控制的傳媒及學校,接觸各類資訊,篤破建制種種維持他們既得利益的謊言。同時,善用互聯網的年青人,亦可以令他不需透過受政府影響的社團,也能互相聯繫,動員社會大眾參與大家關心的公眾議題。

至於這些年輕人能否最終成功推動民主運動,在乎三個因素: 第一,澳門最大群體博彩業人士,會否意識到他們關心的貼身事情,包括薪俸水平、賭場控煙政策、子女教育、公共醫療等其實與民主政制息息相關,投入民主運動; 第二, 澳門人能否擺脫現有建制社團的制肘,以獨立個人意識而非建制取向回應社會事務。

第三,亦是我要強調的一點,就是民主派團體,能否從過去脫離群眾的 「放棄大地,爭取天空」策略,轉型至面向市民的「反攻大地,保衛天空」方針。過去民主派元老認為,走群眾路線需要不少義工支援,而義工可能因為加入民主派而面對失業等打壓。為免連累義工,因此索性放棄群眾路線。然而,在經濟暢往的當下,失業並不可怕。以本人為例,剛被澳門大學無理解僱不久,很快就可以另覓教席。反而,放棄群眾路線,不但令中間派市民逐漸被貌似中立實際親建制團體及人士爭取去,也令不少民主派支持者失望。至於過去而監督政府及指責不善政策的爭取天空手法,已經廣為建制派團體仿效,民主派與建制派議員的分別愈來愈模糊。因此澳門民主派,要好好重整旗鼓,趁民主火種與年輕一輩接上之時,協助年輕人成為澳門民主運動的火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