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本盛
(2011.07.02)
「認真你就輸了」原來典出於一本內地作家的小說,我倒是看成是網民的流行用語來認識的,不要輕視這些活像戲言的流行語,中間有時可以頗有啟發的。
最近讀《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 (小一至中六) 諮詢稿》,就誤踩一個「認真你就輸了」的陷阱。該指引主要是關於價值教育的,援引的是廣為教育界熟悉的「教育目標分類學」(情意範疇)(Taxonomy of Edcucational Objectives, Affective Domain),文件說:「教師可參考Krathwohl等學者就情意領域所提出的分類框架(圖21a)」(頁96),還特別註出: Krathwohl, D.R., Bloom, B.S., & Masia, B.B. (1973).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i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II: Affective Domain. New York: David McKay Co. Inc.
初看時也不以為意,因為這種分類框架屬教師專業訓練的課程學基本知識,而課程學是課程發展處的專長,我從沒懷疑他們會連這些基本東西也搞錯的。可是,當我再讀下去,發覺引用的圖例,是前所未見的,而且有頗多地方,和我所認識的分類框架有所出入,為了求真,便追查 Krathwohl 的原著來看看。
可是,我查遍了本地的大學圖書館,都找不到1973年的版本,有的,都是1964年的。當時還想,可能在1973年版有所修訂,只是我不知道吧,畢竟事隔數十年了,而據我所知,認知範疇起碼有Andersen et al 2001和Marzano & Kendall 2007 的兩次較重要的修訂,於是再查找了一下,不獲,只讀到分類框架的歷史,甚至Krathwohl 本人近至2010年發表的回顧,也不曾提及情意範疇有任何修訂,莫論1973的版本了。
這樣,課程指引的錯誤,究竟是屬於其援引的「Krathwohl et al 1973」的,還是課程發展處人員自己的,從治學嚴謹的角度來看,一時還未能斷定,這問題便擱置下來。
今早忽然想及,會否是編寫人員一時把印刷年誤為出版年呢,這是本科生在一、二年級時常犯的錯誤,只是我不曾想及,課程發展處的專業人員也會犯上這種錯誤吧。於是,我又往圖書館去鑽,發現原來Krathwohl的分類框架曾於1973年重印,但仍屬1964年的第一版。按常理,學術書籍是很少同年重印又再版的,因此,我估計,課程指引是搞錯了,但這仍只是估計,不算證明。
頗耗費了一點時間,倒頭來可能因為課程發展處這類低級錯誤所致,「認真你就輸了」。我還以為是他們時間匆忙大意之故,這或無可厚非,畢竟還算小節,但今早在教院的論壇上,張國華清清楚楚地說他們編寫這課程指引時間並不匆忙,卻又沒有回應我關於版本的問題,那麼,我的疑問又來了,究竟,是否真的有一個 Krathwohl et al 1973的版本是我未知的,還是課程指引的編寫人員態度草率兒戲、不夠嚴謹,還是更嚴重的,是治學水平不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