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份年青讀者可能對國共兩黨的歷史恩怨一頭霧水,此文是一篇超澴縮入門簡介,可以參考。
--------------------------------
[原編者按]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的開篇語,用來形容國共之間的離離合合,再也恰當不過。但國共八十年來的三次握手,歷史場景截然不同,對雙方所產生的效果也千差萬別。之所以叫握手而不是合作,就得分析究竟兩黨是否有過真誠的合作關係,從而預測第三次握手是否會帶來真正的合作。
-----------------------
共產黨1921年成立之初只是一個五十多人的「學術團體」,一批學人研究馬列主義是否適合在中國發展,由於他們的認真與執著而獲得重視,但到1924年國共合作前,黨員人數也只不過是一千人。從興中會到同盟會再發展成國民黨,雖有強烈的反清目標,但無建國方略。建立共和後,革命的成果被軍閥剝奪,根本無力帶領國民走向富強,孫文總理要找合作伙伴,共產黨就成了別無他選。
握手第一回 國民黨「 容共」 政策
第一次國共合作實質上是國民黨的「容共」政策,所謂容不是容忍,而是吸收共產黨的人才參加到「聯合政府」,毛澤東先是辦農民訓練班後掌國民黨的要害--- 宣傳部,周恩來則到黃埔軍校負責學員的政治工作,譚平山負責發展國民黨員,同時也暗渡陳倉發展共產黨員。共產黨迅速得到發展,黨員人數到1925年已經達到八千人,1926年近兩萬人,到1927年4月國共分裂前夕達到五萬八千人。
共產黨在第一次國共合作中得到壯大,原因是孫中山先生的「扶助工農」政策在國民黨內無以為繼,卻給真心發展工農黨員的共產黨一個大好機會。省港大罷工更是共產黨顯露領導工人運動的本領,蔣介石看在眼裏,恨在心頭,此時不消滅共產黨,後患無窮,遂進行清黨,數萬名共產黨員人頭落地,血染上海灘頭和珠江河畔。
共產黨被逼走上梁山,國民黨五次圍剿,共產黨已無躲藏之地,後來的所謂「長征」實際是由逃竄開始的,一路走到陝西才有天然屏障作為落腳點。國民黨乘勝追擊,延安被重重包圍,到了1936年,缺糧欠餉的共產黨隨時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就在這個時候,日軍鐵蹄已經踏遍東北,威脅北京華北,全國呼籲抗日之聲震天價響,蔣介石的算盤是盡快消滅共產黨,然後才爭取美國援助去抵抗日軍。
握手第二回 歷史的偶然
一場歷史的偶然事件,改變了國共的命運,也改變了中國的發展軌迹,張學良統領失地離鄉的東北軍毅然決定兵諫,在蔣介石還沒有來得及戴上假牙的早上將他抓住。共產黨在窯洞得知消息後高興得跳起來,本打算將蔣引渡到延安受審,但毛周商量後決定利用這個機會迫蔣抗日,並勸張學良把蔣放了,直接促成國共第二次合作。
這次合作是在沒有握手的情况下開始的,周恩來到西安斡旋時要見還被軟禁的蔣介石,蔣不肯見,在宋美齡力勸下還是轉過頭來看周,第一句對周講的話卻是:「恩來,你是我的老部下,你應該聽我的話。」他不但要耍威嚴,還想表達國共實力懸殊的現實。周回應說,如果你願意抗日,不但我個人聽你的話,連紅軍也可以聽你指揮。周恩來不但要蔣掉轉槍頭抗日,還想要國民黨發軍餉和武器給紅軍。
為表示光明磊落的張學良甘願陪蔣介石回南京,放虎歸山導致自己身陷囹圄半世紀,也為國共合作徒添異數。共產黨得到絕處逢生的機會,到國民黨控制地區設立辦事處發展黨務,辦報搞宣傳,在所謂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黨員人數由四萬發展到一百二十一萬人,軍隊由三萬人增加到一百二十七萬人,統領十九個解放區,人口近一億人。但蔣介石根本無意再「容共」,處處限制共產黨的發展空間,還製造了炮擊新四軍事件,幾十年後高喊「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國民黨,就沒有想過當年是如何對付本應一起抗日的自己人。
半世紀 空談 反攻大陸與解放台灣
趕走日軍後國共再次握手而沒有合作,毛澤東飛到重慶商量組織聯合政府,其實雙方都在儲備力量進行一決高下,幾個月後槍聲炮聲又再響起,國共再次兵戎相見,三年內戰的結果是國共的執政與在野地位逆轉。
1949年後的兩岸,國民黨隔海大喊反攻大陸,共產黨鼓動全國軍民高呼一定要解放台灣,炮聲諜影不絕,直到1979年共產黨再次提出要第三次國共合作。自此以後,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寫到統一大業的段落,不斷在「寄希望於國民黨」與「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之間徘徊,原因就是尚在台灣執政的國民黨充耳不聞,共產黨只能依靠台灣人民迫使國民黨回心轉意。
過去共產黨願意跟國民黨合作,目的是為了「買時間」擴大自己的發展空間,也都嘗到了甜頭。實行開放改革後的大陸,再次提出國共合作,也是在「買時間」,增強經濟實力,為政治改革提供穩定的環境,拉近與台灣的政治與經濟距離。
握手第三回 紅聯藍抗綠
但共產黨沒想到的是,國民黨如此不濟,連續兩次丟掉總統選舉的機會,甚至到了要賣黨產度日的境地。然而,共產黨也沒有想到,「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竟會選出一個搞台獨的總統和民進黨,共產黨無法再依靠台灣人民了,唯有再次「寄希望於國民黨」,希望這個兵敗如山倒的國民黨能夠「促進盡速恢復兩岸談判,推進兩岸關係良性健康發展。」(國共第三次握手新聞公報)
國共交手八十年,兩次合作的時間加起來也就十年,而且多半時間是不真誠合作的。這次雙方都互有所求,是否能夠展開一次真誠的合作呢?連戰的「破冰之旅」,開口閉口只談「堅持和平」,絕口不提統一,而共產黨要求的不但是和平,還要希望台海關係能夠「穩定、發展」。連戰得到共產黨給他的祝福,胡錦濤給了國民黨「促進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的授權,讓他回到台灣可以增加競選籌碼,但這個百年老黨已經老態龍鍾,連戰選戰失利後宣布要退任黨主席,但年富力強的馬英九報名競選後,現在又鬧出連戰是否要退仍懸而未決,國民黨真的有能力促進兩岸和談和推進關係發展嗎?如果這個黨根本沒有能力完成共產黨交給的任務,所謂合作也就無從談起。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連戰到北京,國共再次握手了,濁酒也交杯了,希望第三次國共合作不會成為歷史上的笑談。
陳冬
明報 2005-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