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四大法寶 遠交近攻 「沙皇」李國章食硬教院

四大法寶 遠交近攻 「沙皇」李國章食硬教院

本月11日,當立法會反對教統局提出的「005」大學削資方案後,眾人皆以為教統局局長李國章慘遭一次「滑鐵盧」,豈料李國章這招乃掩人耳目的伎倆,其實他早已手執必勝「王牌」,先是向七間大學「派糖」,即使遭「宰割」得最厲害的教育學院,師生上下一心向李國章寫下戰書,亦被迫走向「孤掌難鳴」的局面;最重要當然是取得現職教師的「民意」支持,於是透過「借力打力」,令民主派議員「無聲出」,李國章如此高招,難怪他與議員和教院師生見招拆招時,可以「聲大夾惡」。

 連日來,香港教育學院的師生們,早已將何時升格為大學的討論拋諸腦後,院校關切的焦點,已落在教統局即將大刀闊斧,於05至08年的三個年度內,削減教院多達三成三撥款,於是,教院學生舉行「教育之亡」的靜坐行動、草擬反對削資立場書、游說立法會議員與教院「共同進退」,就是連講師教授也加入抗爭戰線,先後兩次發起教育界反削資簽名運動,看來,教院已「擺明車馬」向教統局局長李國章公開了一份挑戰書。

王牌一:擺名車馬「冇得傾」

 然而,面對教院師生們的連番抗爭,加上日前無法獲立法會通過大學削資方案,李國章卻似乎是「搔不癢處」。上周三(19日)傍晚6時,李局長在教院學生發出的「最後通牒」前,與15名學生代表會晤,雙方經過三個半小時會議後,最終不歡而散,據悉,學生代表的「底線」是要求政府將削減教院款項的幅度,由三成三調低至兩成,但出席會議的教院學生聯盟代表馬智恒引述,李國章對緩減削資的提議,一派「冇得傾」的模樣。

 就算是對通過削資方案「成敗攸關」的立法會議員,李局長也不放在眼內,並一反過往推行新政策新措施前,必先知會或搜集議員意見的做法,「今次完全冇聽過(李國章)游說議員,無論是具有黨派背景的議員,或是獨立議員,都沒有被約見過。」一名立法會議員說。

 雖說有「沙皇」之稱的李國章,做事作風向來「硬」字派,但連不少教育界人士也覺奇怪,何以李局長這趟擺出「天不怕、地不怕」的姿態,無懼立法會議員有阻撓通過削資方案的能力,更不顧教院上下的「民情洶湧」,難道李局長已勝券在握?據本報獲悉,李國章其實早於推出削資方案前,已盤算好如何與教育界、立法會及教院師生過招。

王牌二:保現職教師「飯碗」

 首先,李國章要成功取得通過削資方案的關鍵,必須「擺平」教育界,在這方面,李局長可謂滿有信心,因為不少現職教師或「超額」教師,也對李局長削減教院資源的方案,不是「認同」就是「不反對」。一名教育界人士向本報分析說,從現職教師立場出發,削減教院資源的建議,能減少每年培訓教師的學額數目,有助保住現職教師的飯碗,他說:「現時小學被殺校,再唔減(教院學額),遲些連中學也會被殺!所以,有不少教師也頗認同李國章的方案,而最抗拒政府削資者,都是首當其衝的教院教職員。」

 顯而易見,教育界在這個問題上,並不是百分百反對政府向教院開刀削資的方案,無怪乎在教院發起的簽名運動上,未能達至「一呼百應」的效果。本月13日,香港教育學院教學人員協會發起簽名運動,響應者逾千人,但接近半數都是教院的教職員,而部分學校更藉此表態贊同政府的教院削資方案。上水風采中學,就是其中一間沒有參與簽名運動的學校。

 該校校長曹啟樂向本報說:「其實態度上我同情教院一時間被削大筆資源,但另一方面,隨人口減少,教師需求減少是大勢所趨,若減少教院入職前訓練的學額,絕對可以解決現時的超額教師問題。」

王牌三:向七大院校派糖

 其實,對於李國章來說,取得教育界「不反對」立場固然重要,但沒有教院以外的七所大學支持,便難以運用「孤立」教育學院的策略。一名政界知情人士說:「他(李國章)詭計多端,這邊廂要削減教院的資源,那邊廂則向其他大學派糖,令大學冇聲出,例如最近教統局讚揚港大、中大和理大做得好,於是撥出9000萬元予這三間大學,作為獎勵金,當中港大獲分5000萬,中大和理大則各得2000萬元。」

 至於日後從教院「宰割」出來的資源,李國章亦早有預謀。一名消息人士透露:「教統局要削教院兩億幾(未來三個年度內),聽聞這兩億幾會調去大學撥款的非經常性開支上,由於教統局完全操控調撥這些資源的權力,日後鍾意向哪間大學撥多少資源,就撥多少。」換句話說,李局長可將教院的「肥豬肉」,分給七間大學,令大學在教院削資的立場上,成為「沉默大多數」。

 該名消息人士續說:「聽聞港大、中大和科大正密鑼緊鼓,籌辦專為培訓在職教師而設的通識課程,這些課程為期六個月,每名學生收萬幾蚊,但其實大學可以淨賺一半,利潤相當豐厚,因為教統局默許學校毋須另聘教授講學,這分明是教統局向大學開水喉,塞住大學把口!」

王牌四:睇出民主派死穴

 按照李國章現時的牌面,已手執現職教師和七間大學校長的「支持」,餘下來要應付的,除了立法會這個「戰場」外,就是向來也十分難纏的院校學生。其實近日學界有一傳聞,指這群滿腔熱誠、發起抗爭運動的教院學生,正受校內教職員「唆擺」,甚或受民主派人士操控,據本報獲悉,教院學生的確與民主黨有一絲關係,一名知情人士說:「其中一名參與策劃行動的學生,早前曾參加民主黨舉辦的短期『實習計劃』,為一名立法會議員做實習助理,早前學生約見立法會議員,他也有份協助聯絡和安排,而民主黨前黨魁司徒華,亦曾公然聲援學生抗爭。」

 可是,面對老謀深算的「沙皇」李國章,學生們的抗爭頓時變得「不成氣候」。有政界人士分析說:「在教院削資事件上,民主黨立法會議員也是泥菩薩過江,根本不會(在學生抗爭行動上)幫得上忙!」該名政界人士所言非虛,今次在教院削資事件上,立法會內最大阻力正是民主派議員,但最巧妙的是,來自教育界的立法會議員張文光,正遇上「左右做人難」的困局,而李國章亦早已把這一切看在眼內。

 一名知情人士說:「他(張文光)是教協會長,票源主要來自在職教師,但其實許多在職教師,都沒有反對教統局削減教院學額的方案,這與民主黨過往反對削減大學經費的立場,恰恰相反。」影響所及,張文光在聲援教院師生的抗爭活動上,未敢公然出面,反而暗邀社運老手司徒華「出手襄助」,向學生「過兩招」。

 「教院師生早前在校園內舉行的靜坐行動,司徒華一call即到,逗留約一個小時,還以其教院舊生身份,向在場請願師生,分享在73年教師薪酬抗爭運動的經驗,鼓勵學生要團結一致、要精心策劃,他又以罷課為例,提醒我們罷課不能罷到底,要慢慢來。至於張文光,他在晚上才到場,但一會兒便離開。」一名教院學生說。

 教統局將於下月把大學削資方案,再一次帶到立法會上討論,能否獲得通過,現時還是言之過早,但若以現時李國章對局面操控得如此「運籌帷幄」,其實勝負早已分明。
 
王思澄、蔡靜雯、湯慕華
轉貼自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