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看過達兄寫的《評〈哈爾與哈利〉》以及在新聞組討論過後,已覺得有關《哈爾移動城堡》(《霍爾的移動城堡》)的感想被他說得七七八八,沒甚麼可補充。但早前看到另一篇評論後,發現我還有一些觀點可以討論一下。
綜觀網絡上的意見,有不少人都認為《哈爾》令他們失望,但是我卻認為這是觀看者的心態問題。我自己對《哈爾》沒有感到甚麼失望,因為其故事根本不是宮
崎駿創作的,不可能抱着以往看宮崎駿的心態去看。就好像看《Turn A Gundam》,如果抱着看舊 Gundam 的心態,它很可能令你失望;但是如果抱着看新的動畫去看的話,你會發現它是不俗之作。如果說《哈爾》的故事沒有宮崎駿特色的話,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根本
不是由他創作;如果說此故事與其他西方小說相近、欠缺創新的話,這亦是理所當然,因為它根本是改篇自一本英國小說!
對於一些專欄作家說它「爛尾」,我不同意。誰說動畫或電影一定要在結尾是交待一切?就像《Matrix》,當它只推了一集時大家都讚不絕口,但其實當
時故事中也很多未解析的情節。以我看來,一套電影最重要是它能夠成功地表達其中心思想,而《哈爾》正正是做到了這點。我沒有看過《哈爾》原著,但以動畫來看宮崎駿是選取了其中男女主角衝破心內缺陷及「內心的美才是最美」的思想,在故事發展及人物描寫上重點表達這兩個意念。至於為何有戰爭、為何停戰、為何別人說哈爾(霍爾)吃少女的心等等都不是宮崎老頭想表達的重點,反正這些東西說了也對表達主題無助,他把心一橫索性刪掉。這就是大師的膽色與脾氣啊!(笑)至於蘇菲究竟有否變回年輕及其原因,則眾說紛云。單就動畫而論,我認為有兩個可能性比較高的解說:第一是達兄提出的,認為卡西火(卡西法)在自由後履行了承諾,將蘇菲變回年輕;另一個是我的看法,認為蘇菲一直以來根本沒有年輕過,中段看到她變得年輕只是宮崎老頭將哈爾心中的蘇菲映像化,但事實上她仍是老人身,哈爾就是喜觀她的心,所以外表是怎樣根本沒關係。據聞原著的版本與以上兩個都不一樣,但無論如何,正如剛才所說,這是與表達主題無關的細節,最重要是令觀眾感受到內心的美才是最重要。蘇菲有否變回年輕?要你管!?(笑)
至於久石讓的創作我覺得絕對是他近年的趨勢,我在動畫上映前聽過其原聲大碟,覺得絕對是久石讓的水準之作。他早前與日本愛樂交響樂團合作灌錄了
「World Dreams」,當中重新編曲的《天空之城》及《風之谷》可體現了他在音樂感覺的轉變。他從前無論在和聲還是旋律中都經常運用四度音,令音樂帶有
現代與日本傳統音樂混合的味道;但是「World Dreams」一碟日本風格的地位越來越少,反而與西方音樂(古典及近代)的混合越來越多,所以說《哈爾》中他風格改變是理所當然的事實。同時,我也不得不承認我也覺得現時久石讓看來還像是在摸索的階段,還未在日本傳統風格與西方古典音樂之間取得平衡。無論如何,正如我一向強調「音樂只是個人感覺」,在我覺得西方風格過重的同時,可能久石讓很滿意這種特色。話說回來,這時的久石讓遇上《哈爾》可說是時機巧合,在他摸索與西方元素的混合的時候剛好要為一套由西方小說改編的動畫作配樂,效果令人滿意,成功視襯托出不同場景及情感。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哈爾與哈利〉(註3)一文中提到的堅持用平面二維動畫製作,實在深表認同。雖然在一些訪問中得知《哈爾》製作過程中使用了電腦的立體計算程式來為移動城堡的各部位計算它在行走時的擺動幅度,但是整體上仍是平面製作,而不是像《怪獸公司》、《超人特工隊》等的立體製作。雖然科技上可能比這些歐美工司落後,但其效果、震撼力及精細度則不相伯仲,甚到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絕對是現時的動畫製作人反思,究竟立體是否真的是必然的發展方向?近來冒起了不少以製作立體動畫為主力的香港動畫公司(無論是廣告、短片還是故事性動畫),當中有不少在技術上是做得不錯,但請別忘記了如果真的要在動畫界闖天下,立體並不是重點,最重要的動畫的內容。
開始離題了,也許該就此收筆。看過《哈爾》後,更期待宮崎老頭將來會怎樣發展。他現在不需為賺錢過活而製作動畫,我希望他將來能像今次一樣,為觀帶來更多新的創作意念、更大膽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