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是我在中學過的最後幾天,有關TPOHK的事情都暫時擱下,因為實在沒有太多心情去搞打氣的事。不過也講一講,我們不會參加PR公司舉行的打氣比賽,而29號我們也會繼續在26段聚集。
今天我想說的,是教育。
作為香港教育制度下其中一位新制學生,我一直都覺得無論是怎樣的教育制度,即使壓力大、工作多,只要對我們的成長有正面的影響,能夠灌溉正確的價值觀給我們,也不會是一個失敗的制度。我就讀的這間中學,是香港島一間著名的中文中學,教師團隊沒有甚麼大問題,同學普遍品行良好、成績不過不失。這裡渡過的六年,我大部分時間都很愉快,很投入,也曾經兩次擔任學生會的工作。
但事實上,我對學校一直給我們的價值教育是有十分大的懷疑。在高中的某一年,學校有一個職業分享會,是邀請了不同行業的校友主持。我對這個活動不以為然,因為這個活動所COVER的職業種類很少,但同學卻一定要參加。
活動的內容沒有太大問題,但校方的高層對這個活動的宗旨卻使我反思了很久。他們說,有了這些校友的協助,可以幫助我們在不同行業行一條比較好的路。
而事實上,學校一直希望我們未來成為一些成功人士。他們很鼓勵我們成為醫生、成為商人,搵好多好多的錢。因此,他們經常性地強調,用校譽為學生建立良好的社會地位。
校譽本身是無用的,只不過在功利的社會中,良好的校譽會令一間學校以及學生,給人的印象會大大加分。學生的個人記錄中,有了這校譽良好的學習經歷,在成年人的眼中,似乎是一個聘用的條件。
我不介意學校為我們鋪下一條康莊大道,因為在現今社會中,在一間好的中學畢業的確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形象,結果校譽成為了不少學校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在做學生會的時候,我曾經因為一些事情作出了激烈的反抗(事實上並不激烈),更因而鬧上了報紙。校長在報導出街當天立即召我到校長室問話,我也不感意外。校長說,校譽是為了其他同學的未來著想,我的行為不能破壞校譽,影響其他同學。
上星期,中七的歡送會上有位一直以來品學兼優的同學公開抨擊校政,有消息指事後被秋後算帳,操行降GRADE;數天前,學校流傳畢業謝師宴額外收取的費用是用作捐贈學校。包括我在內的數位同學在命令下達後,在不同平台表達反對,校方解釋是計錯數,但卻又容許不出席的同學不繳費,而在我所屬班別投票大比數通過餘款捐贈慈善機構下,不知為何餘款又捐回學校,而我又被另一位老師召見。
這位老師說,要學會妥協。
校譽,妥協。
兩件事情似乎不相關,但事實上就反映學校對同學的價值教育有所改變。校譽成為學校的核心價值,以同學的成功為最終目標,可是學校對成功的定義似乎流於表面,只是以同學未來在工作上和事業上的成就作評定。學校這幾年來一直都灌輸同一個觀點:事業有成和成功是畫上等號。
當然,事業、金錢、生活質素,這是其中一些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但是不是我們的生命就不能用其他的標準去看待自己是否成功呢?有一個同學在學校是缺點常客,但卻憑精彩的舞步在跳舞比賽上贏得全場掌聲的同學說,學校給你一千過缺點都不代表你有這些缺點。人從來就並不是一完美無暇的東西,我們不是應該發揮自身的強處和優點去做好自己嗎?可是在這間中學,卻鮮有留意同學在學業以外的強處,除非你在學界比賽奪冠而回、稱霸亞洲,否則學校根本不會認同你所做的事情。
另一個,妥協。有沒有留意到社會是不公平呢?我不是說,社會對我們不公平,而是整個社會根本就不公平。有些人買了少許土地就把樓市搞得很高,一般市民都買不了。但他們卻說,你們努力工作就一定買到。社會本身是應該公平的,多勞多得,資本主義也合乎這個原意。但在香港又是不是多勞多得呢?就用收錢的事情在說,在我而言不是錢的問題、也不是原則問題、更不是錢的去向的問題。問題是,為甚麼要對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妥協?
社會上的問題很多,教育不是應該教育我們去改變這個不公平的社會嗎?《天與地》也說過,為甚麼人長大了以後,就要這麼多妥協、這麼多考慮?這麼多理由去面對現實,才叫「正常」嗎?我年少,所以我無知,但我寧可無知,都不想學做一個依附主流、只懂追求金錢和利益的人。難道這個社會就是教我們去追求同一個目標?在不公義的校園、不公平的社會中,為樹立保持社會一直所追求的價值觀是正確,就連學校也不能擺脫同化學生的工作。
且不評論學校對該位正義的同學是否真的有處分,但這件事一定改變日後其他同學對不公平的事情的處理方法。
年青人,有活力、有能力去改變社會。但現今社會的成年人為保其一直所信的價值觀不受動搖,就要同化今天的青少年,使他們都變得功利主義。援交為買iPhone、走粉,不要說這全是青少年自身的責任,社會根本就一直向我們灌輸這個觀念。
說到底,有人說香港青少年不懂多角度思考,梗把通識教育塞在必修科一欄,到頭來大家卻又是一起背書。因此,在這個生活滿是挫折、必須妥協的制度下,我看不到這個城市的未來有甚麼的希望。
本地樂隊Kolor曾經用這些說話去介紹他們的新歌《天地會》:
活在當下,為著生存,大部人都因為各自的理由,而去遵循一些被認為正確的模式去生活著。過程中,我們或許會迷失,會感到氣餒,會感到孤立無援,說到什麼夢想,還可能會自卑得口中出口成文,但內心卻感到有心無力。
社會急劇改變後,原有的模式還一樣行得通嗎?讀成大學後是否就有一定的保障?在所謂最大的金融機構下工作會否生活穩定?一切都已經變了,概然變了,又可必甘心再只做一個複製人。同化是可以對抗的,制度或許可以同化你的身,但你可以不要被同化你的心,只要你還能保存一團火在你的心中,那怕要面對什麼遊戲規則,只要做人頂天立地,最少我們能撐起胸膛大聲說我是誰!
現在,就只好為一個月後的公開試苦幹,忘記所有事情吧。送上一首歌,為各位正在拼學位的大家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