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報章版面寸金尺土(指的當然不是稿費!),今天在明報試版,機會實在得來不易。但願反應良好,可以在主流報章開墾一個小園地,再呼朋喚友,把荒蕪變成良田。但報紙自要向主流讀者負責,行文不能太專。為補不足,全文原汁將在「藝文誌」刊登,亦方便各方好友即時賜教,把聲色搞得更有聲有色。
不知是否受了七一遊行的票房慘澹影響,這個題目極具「煽動性」的展覽,沒有受到應有注視,公開徵集作品,也只有聊聊五、六件。展覽組織者把藝術押在社會議題上作為賭注,結果棋差一着(失敗例子還包括筆者為白雙全出版的編著《七一孖你遊香港》)。但觀乎所有展品,其實不難察覺組織者與藝術家對遊行這題目的「別有用心」,絕對不是敵我分明、非黑即白的政治宣傳品。更多是如像今年有/沒有上街的你你我我一樣充滿猶疑。
態度最為保留的,是朱德華的兩幀《遊行》,「冷俊」而又色彩鮮明迫人的大幅畫面,橫空着一列在汽車天橋上向着同一方向前進的人群。其中一幀,人群都穿着紅白藍三色衣服,在千遍一律的廠廈之間走過。作品諷刺香港人的「羊群心態」不言而喻。不過如果撇開題指,這一身的紅白藍,剛好是另一位參展藝術家又一山人的「香港精神」標記。要是盲目跟風是朱德華對「香港精神」的解讀,這個閱讀便又隱隱透露出藝術家之間的互相呼應了。
同是以數碼技術創作的「設計圖片」,又一山人的《無言》雖然選擇走進人群之中,卻把遊行人仕手持的標語抺去,在人山人海之中留下片片空白。介說文字引用傳播理論,認為作品無聲勝有聲,是沉默大多數的谷底反彈。但更進(或退)一層的閱讀,是相中的遊行隊伍,本來都有明確的訴求,坦然地迎着藝術家的鏡頭,是深明鏡頭在表述政治中的威力(鏡頭在那裡,標語、示威就在那裡)。於是在影像裡進行消音的,正是藝術家本人!這一方面可以說是藝術家透過反其道(出嚟行之道)而行,呈現出示威文化的遊戲規則;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對封殺言論自由的預習。當然,又一山人從事廣告創作多年,一直希望攝影創作能夠與其商業創作保持距離,把嘈雜的標語抺去,所以這可會是一種反廣告的有意無意手癮?又還是一如以往,他關心的是社會-人群而不是政治?
相對起朱德華與又一山人的保留態度,與「有時也成為示威者一份子」的謝柏齊剛好形成強烈的對比。棄七一而選擇居港權爭取事件,謝柏齊是「借」藝術展覽之道而行,把逐漸受人遺忘的弱勢社群重新帶進觀眾的焦點。示威者的訴求與事件經過藝術家的鏡頭以攝影文章的方式再次呈現,並強調居權爭取者作為個人(而不是政-法事件的磨心),與一個同病相鄰的社群,人與人之間的關愛。
而參展藝術家之中唯一的女性盧婉雯的《沉默的聲音》,則把個人從遊行的人群之中分開來,着重的是藉攝影去進行溝通,了解平常大多數的平常看法。作品上只摘錄了相中人對遊行應該帶些什麼的回應,把遊行復歸到生活的平常層面。這令筆者想起前陣子張虹的紀錄片《問》(訪問了約六十位香港人有關香港的五十多條問題,然後逐句選輯成紀錄片),不同的是盧婉雯的問題與被訪者的答案都變成了「沉默的聲音」,作者與被訪者的其他對話內容在作品裡不得而知,每一幅肖象攝影均濃縮成沒有必然關係的一個身份(影視器材維修員、文化活動經理、科技工作者……)與答案(遊行要帶備扇子、遊行一定要帶水……),是為對今日資訊泛濫的回應。我不知道這是否女性藝術家在處理群像中的個體時的特性,相近的形式還見於台灣的侯淑姿與洪素珍,前者創作於1998年的《猜猜你是誰》系列,針對的是台灣人身份問題所作。而後者則旅居美國,其《沉默的聲音─我有話要說》則關注少數族裔在主流文化中的失語狀況。(均見於陳香君:《藝術檔案‧社會閱讀》)可以想像的是,作品的社會功能並不限於謹謹把「普通人」呈現,而在於在拍攝過程中藝術家與受訪者之間的交流,與其生活經歷「被肯定」(acknowledged)的感覺。
縱觀七位參展者的作品,唯一最愛恨分明的大概只有把維園六四燭光晚會隆而重之地鑲在金漆畫框裡的余偉建,把紀念集會本身定影成紀念物。其餘兩位參與者與公開招集的作品,篇幅所限,此處不贅。藝術家的猶疑態度,也不知是否可算是先知先覺,預示了今年的遊行人數。而展覽遠承多年前《娜移》攝影雜誌「Object of Demonstration」專號(1996/7-由同是今次策展人之一的黃啟裕策劃)、近承2002年中譯作「示威遊/尤物」展覽對香港遊行示威文化之探索。還要一提的是這次展覽場刊用心細緻,設計上不作假大空,倒能在有限資源以內體貼到觀眾的即時需要。雖然展覽仍有待下周舉行的討論會作結案陳詞,但這次似乎是以藝術家的眼光「回看」示威遊行之視覺文化,而兩者保持着安全的距離感。
順帶一提,那邊廂的香港大學也正在舉行攝影展;而剛新鮮出版的「香港攝影師系列」亦已上架。據悉1a空間下半年將繼續集中火力舉辦攝影展覽,看來香港攝影自「娜移」、「OP Gallery」、「工作室」相繼摺埋之後,將又再從谷底反彈,實屬可喜。
活動題示:
「出嚟行!七人遊行攝影展」
土瓜灣牛棚藝術村 1a空間舉行,展期至8月14日
研討會:「集體」視覺文化 於結束當日下午四時舉行
詳情
「香港觀記 朱德華、劉清平、王希慎、王禾璧攝影展」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展期至9月11日
詳情
「集體空間」
8月18日至9月9日
土瓜灣牛棚藝術村 1a空間舉行
(探討中國國內遊行文化)
「香港攝影師系列」一套四冊,樂文書店發行。
後記:
友人黎健強,日前在「你還救火嗎?」一文,終放下從前恨其不爭的惱氣,讀來令人釋懷。有時,交不交捧,接不接捧,不是一句事在人為便可以達成的。寫作與創作,幹起來其實都是一個人的寂寞勾當。我是相信,仍有許多人在暗角靜靜用功的。只要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