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ong Kong Strike Clogs Shipping Traffic,紐約時報,2013年4月3日,中文標題為編輯所加
(紐約時報2013年4月3日報導節譯,原文網址:http://www.nytimes.com/2013/04/04/business/global/hong-kong-strike-clogs...)
文:Neil Gough
譯:Glen
這個星期香港一帶的南中國海水域出現了罕見的景象:大批巨型貨輪在霧中漫無目的地飄流,船員、船長、代理人和船主沮喪地等候它們入港。
在亞洲首富李嘉誠名下的貨櫃碼頭,碼頭外判工人罕見地發動了罷工。工潮到星期三己是第七天,開始對船隻和貨物的流動造成愈來愈大的實質影響,雖然貨物已經與南中國的世界工廠近在咫尺。假如罷工持續,它可能會影響到五月至十月的貨櫃流量的高峰期,屆時出口商將急於把南中國港口的貨物運到歐美給零售商以滿足假期的季節性需求。
香港近年雖以如紐約或倫敦一般的世界金融中心著稱,它仍是全球第三繁忙的貨櫃港口,僅次於上海和新加坡。香港雖然比南中國其他港口收費較高,距離工廠亦稍遠,但來往歐美以及亞洲其他地區的航班最頻密,因而維持了它的轉口港地位。分析員亦指工潮之前香港本是世上最高效率的港口之一。
現在,原定入港的船隻正因罷工面臨高達60小時的延誤,比正常3小時的等候時間延遲20倍。這延誤拖累全球的供應鏈,並會迫使船隻更改航線或取消其後的目的地,並增加貨運成本。
「大部份貨櫃都是來自中國或運往中國,人們把貨物經香港轉口的原因正是它效率較高。」香港定期班輪協會秘書Robert Giannetta表示,長時間的延誤「影響整條供給線」。
以台灣為基地的大型地區船務公司「長榮海運」表示,至星期三已有超過十艘旗下的貨輪受罷工影響,在香港等待泊岸。長榮的代表指其中三至四艘將會改航至蛇口或高雄。
另一家主要地區性船務公司的高層(他因與港口營辦商的合約而拒絕透露身份)表示:「情況非常不妙,不只是香港,某程度上全球都被牽連。我們大部份的船隻現在仍在等待停泊,是因為我們預計不到事情會拖這麼久。」該公司現時估計有二十艘貨輪在香港水域飄浮,全都需要等待至少兩天才能入港。「我們損失頗大。」
除了對業務影響重大之外,發生工潮本身已值得關注。與美國等較組織化的碼頭工人(去年11、12月加州和麻省的碼頭分別發生了工潮)不同,工會以往在香港的碼頭影響力很弱。除了2001年碼頭貨櫃車司機發動過僅持續數日的堵路外,上一次大型工業行動似乎已是六十年代由共產黨安排,在當時仍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響應內地文化大革命的罷工。
香港己發生巨變。貧富懸殊以及飛騰的住屋和其他生活開支,即使中產市民也感到權利被剝奪,每年都會發生多次人數以萬計的上街示威。
這次罷工始於3月28日,由數百名在李嘉誠的和記港口信託旗下香港國際碼頭公司(HIT)的外判工人發起,爭取時薪由平均55港元增加兩成。
參與的工人包括一位有十六年經驗的資深理貨員陳先生,他擔心被報復不願透露全名。陳先生表示經過數次減薪後,他的待遇較入行時更差。「工時長,又經常做危險的工作,」他說:「計算通漲後,我的收入比十年前更低。」
罷工的組織者表示約有五百名分屬四家碼頭外判商的碼頭工人參與罷工。策略上,他們集中組織操作塔機上落貨的機手。職工盟組織幹事王宇來估計,和記四百多名機手中有二百人參與了罷工。
工潮影響生產效率,亦影響公司利潤。直接營運加上與中遠合營的貨櫃碼頭佔葵青貨櫃碼頭貨運量一半以上的和記高層表示,罷工令他們每日損失五百萬元。和記的母公司和記黃埔是全球貨運量最大的港口營運商,在全球26個國家共52個港口有30,000名員工。在香港,它經營了葵青貨櫃碼頭16個泊位,包括兩個與中遠合營的泊位。和記在香港直接僱用1800名員工,以及另外3000名經一系列營辦商僱用的外判工經營港口服務──據他們的上市文件稱,屬於「非核心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