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職場上的螃蟹?--我們是Me世代

工作一年以後,大家的臉書不再是吃喝玩樂,而是抱怨和不滿。一邊緬懷逝去的青春,一邊繼續讓夢想發酵。合約制的年代,十二個月的結束,代表改變的時機來了。身邊的朋友們陸陸續續的轉工,自己也心動想要加入這股潮流。不再是fresh graduate,從這裡到那裡,得要先想清楚自己究竟要甚麼。

雖然說,大學生入社會感覺難以融合,是世世代代畢業生的必經之路。然而,最近有看到有趣的報道說,經驗豐富的管理層面對我們這一群Me世代,也顯得束手無策,四處尋求管治良方。彷彿,這一次磨合遠越年復年的成長困難,更是包含了世代更替的社會因素。


(網路圖片)

Me世代一詞源自Jean M. Twenge於2007年出版的同名書籍,作者總結超過一百三十萬人次問卷資料,整理出70年代至90年代出生的美國年青人特性:具備包容心、心胸開放、雄心萬丈,卻又同時譏諷世事,並且很容易感到沮喪、孤獨和焦慮。這一代人生活在普遍優渥的小康之家,在「多鼓勵少懲罰」的教育下成長。他們好嘗試,興趣甚廣,但少有專業,一般而言都是自信滿滿的一代。可是在職場上這批人很少得到好評,通常的評價是:不耐勞、不服從、不守時,過份自信、自我中心、態度懶散。企業覺得Me世代的人思維邏輯上未能配合企業運作,個人能力與前輩的期望中間落差很大。

問題是,即使他們跟現在的職場運作模式不一樣,但他們也得吃飯,我們的社會也要繼續下去,他們要如何進入社會呢?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實習就業輔導組的一篇寫得不錯〈搶救 Me 世代職場新兵〉,從凡事包容的學院走出殘酷的社會,職場新鮮人要面對的「不是工作消失,不是他們沒有成功的希望,而是過度發達的資訊、變向發展的民主自由」,從個人過渡到社群,路不好走。同時,企業也要改變自身,將Me世代的優點收歸成企業的優勢。管理雜誌上的〈怎麼讓Me世代為你工作?〉也點出了管理層要如何將Me世代的特性轉化。

作為Me世代的一份子,剛出社會也是經歷了(經歷ing)前所未有的挫折。我們需要存在感,做事講求價值和意義。在互相體諒,共同建構人性化的工作間的同時,也許我們社會的工作模式也需要一次改變。勞工福利團體一直反對的「散工化」在社會前輩眼中看來,是極不安穩,沒有保障的剝削。對於Me世代而言,散工(freelance)也許能為他們帶來前所未有自由工作的快感。一天到晚被關在辦公室裡,一生只打一份工,是更不能接受的折磨。這樣會有更好的嗎?

(本文同步發表於吉暝水之部落格:http://movingfromhere2there.blogspot.hk/2012/10/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