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編輯室周記:佔領碼頭!

DSC02515

前兩天在幻想,有沒有可能看到提出「佔領中環」以達至「真普選」的學者和部分泛民主派人士,走到葵涌貨櫃碼頭去,跟工人和學生們一起示威抗議,高喊「李老闆還錢」,「佔領碼頭」呢?果不其然,罷工進入第三天,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及公民黨的郭家麒均和黨友前赴碼頭支援。如果,「佔領中環」的行動真的可以從「佔領碼頭」開始,相信這場爭取「真普選」的運動將能凝聚更多力量,內涵也更豐富充實。

在獨媒第一篇採訪戴耀廷和何俊仁對談的文章登出來後,在主流媒體引起廣泛注意,也為「佔領中環」開了一小步。但同時,一些朋友質疑,全篇訪問是否有替民主黨「洗底」之嫌?為什麼都讓何俊仁在替自己辯護,也讓他替一個虛擬的「佔領中環」說明呢?

這裡,我們不打算替這篇報導辯解,因為那只是我們系列報導的其中一篇,只要大家看看另一篇文章「政黨熱、社運冷──去政治的佔領中環(探索「商討日」下篇)」,便可以了解。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同時訪問了社運界人士,呈現他們對於這次「佔領中環」的憂慮。而他們的憂慮,也同樣是我們的憂慮。

事實上,這次葵涌貨櫃碼頭罷工事件,是「佔領中環」的很好一次試煉,如果說,「佔領中環」所爭取的「真普選」的目的,是改善人們生活的話,那麼,「佔領碼頭」便是一次直接行動,同樣是希望透過一場運動爭取工人權益,爭取失落多年的集體談判權,從而改善人們生活。從工人罷工第一天開始,獨立媒體多名記者連日來前赴現場,進行紮營式的報導,包括「採訪手記:我在碼頭的一天」、「碼頭工人無限期罷工 設基金長期抗爭」、「貨櫃碼頭罷工記事」…….。我們還製作了短片。而其他網絡媒體,也近乎傾巢而出。但很明顯,直到目前為止,面對罷工事件,依然是「民間媒體熱、主流媒體冷」的狀態。直到罷工第三天,兩份熱絡報導「佔領中環」的紙媒,都把「罷工」報導放在「港聞版」而不是「要聞版」。要到罷工第四天,才看到主流媒體將相關新聞佈置在頭版。這又是一次主流媒體跟著民間媒體走的例子。

在這次罷工事件中,很讓人感動,多位獨媒的特約記者和實習記者打從一開始便全程投入,這不僅涉及一場動態的運動,容易觸動大家義憤的神經,更重要的是,獨媒記者和到現場支援工人的學生一樣,心裡都有一團火,一團對這個社會強權壓迫基層老百姓、政府成為幫兇(或是主謀),大家無力感日益深重的一團火!這團火不是虛幻的,它是來自於對未來生活的實在想像,對構築未來香港公義社會藍圖的一團火。記得去年出版的《佔領論》(許煜著)中,一開始便以「火」 作為引子,從古希臘談到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公社,再談到近年的阿拉伯之春,由於「火」,人類開始產生「尊嚴」;同樣,人類透過火,去毀滅「羞辱」他們的東西。

落筆之際,罷工已進入第四天,儘管有少數工人因為外判公司調整薪水而回到工作上,但有更多其他外判公司的員工,其他企業的工會,學生和市民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他們透過聯署,募捐支援罷工基金、捐贈物資、冒雨往前場、奔相走告親友等方式,將罷工運動推至社會不同層面,希望讓它壯大。

一場成功的運動,需要火,也需要籌劃。在爭取「真普選」的數部曲裡,其中有一個「商討日」的環節,學者們希望到時候能夠集合一萬人,商討運動對策和方向。今天的葵涌貨櫃碼頭,雖然距離一萬人還是遙遠,但相關學者是否也可以前往現場,與工人市民學生們實踐一下「商討日」。尤其是,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公司高層已經表現出不耐煩,似乎暗示復活節假期後將有所行動,這些行動可能包括「清場」。因此,一個為這次工潮而設的「商討日」迫在眉睫。在「佔領中環」還停留在討論階段時,建議學者及政團,不如先來一次「佔領碼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