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张海超的生存方式

他的悲绝之举,在那个流火的七月,让无数听闻者内心瞬间冰冷。
自他之后,尘肺病人的苦难,第一次如此真实详尽进入了公众视野。尽管尘肺维权之路,仍可比蜀道之难,但制度多少比以前松动了。因为那些荒谬,在他的身后纤毫毕现。
很多尘肺工人念叨着他的名字,视他为英雄。
但他拒绝这个称号,他说,我不是像许多人说得那样勇敢,我只是为了求生。
他是中国最有名的尘肺病人。他是张海超。

中国只有一个张海超,每年却出现一万多的尘肺病人。
张海超事件后,立法上确实有了改变,卫生部于去年8月发布了新版《尘肺病诊断标准》,将尘肺明确分为三期,删除了旧版中“无尘肺0”和“无尘肺0+”的表述。同时,对职业病防治法的修改,也提上了国务院的议程。
但现实操作和立法是有脱节的。尽管卫生部重申,用人单位不提供或者不如实提供诊断所需资料的,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机构应当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自述材料、相关人员证明材料等,作出诊断或者鉴定结论。但很多地方的实践仍然是,用人单位不配合,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就无法进行。
而职业病诊断的权利,仍然被少数机构垄断。其中的利益链条,始终没有厘清。
“全国那么多媒体跟进报道,投入了那么大的力量,如果到头来只促成了我张海超一个人问题的解决,那也太浪费了,太不值得了。”

到现在,他还在维权,但不是为自己。
今年2月,他在凤凰网开了博客(http://blog.ifeng.com/2955154.html)。不谈生活的琐碎,所有的话题,都和尘肺有关。
他说他写东西很吃力,“从早上写起,一直在电脑面前要做到晚上,才写了一篇文章”。
他几乎每天都能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和信件,大部分是向他咨询维权经验和相关职业病索赔程序的。他现在已经对相关法律比较熟稔,“现在有些民工的赔偿案例,如果走正常程序的情况下,做出伤残评定,我都可以说出大概的赔偿预算。”
6月底,四川煤工肖化中职业病赔偿一审开庭。张海超赶赴四川,旁听了庭审,他说,此行就是为了给肖化中一点鼓舞。
他的网名叫“生存方式”。他不回避寿命这个对他来说敏感的话题,他说,他的未来,还有六年。
他知道,尘肺阴影无法从他的肺部驱散,但他的生存方式是可以选择的

百度搜索他的名字,会出现四十二万九千的搜索结果。但他的名字,也曾被贵州省委宣传部列入禁令。
今年4月,在网上看到贵州的恒盛有限公司大量工人罹患尘肺,他和贵州都市报记者一同去探访。那次报道最终没有发出来。他得到小道消息,贵州境内凡是有张海超的报道就不能发。他的名字,就是一张刺眼的标签。
恒盛公司重大职业危害事故终究被新华网报道出来。8月,191个职业病患者,获赔近3千万,十余官员受到处分。张海超的博客,马上更新了这一消息。

张海超对待他人,总是以一种特别诚恳的态度。
一年多前的那个夏天,他经历开胸验肺,全国媒体竞相涌向新密报道。我打电话给他询问情况,他诚恳地说,对不起,已经有好几批记者在排队等着采访了,能不能另约一个时间,早上7、8点打来左右比较好,那时候记者还没到。 我说你刚动完手术,接受这么多采访,千万不要劳累伤身。
他说,记者都已经来了,怎么好意思拒绝呢?而且,我说的多一点,社会对尘肺的问题也会更重视一点。

今年5月,深圳的一个公益研讨会,我见到了他。会议结束时,那些草根的维权者们都纷纷与他合影,他站在中间,很腼腆,很安静。
最后半天会开完,我的朋友于方强对他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访谈。他的讲述慢条斯理,逻辑清晰,语气平静。
访谈结束后,还剩下小半个下午,他问我,深圳有什么好玩的?
我说有世界之窗和东部华侨城。
他选择了去世界之窗。我们一起坐地铁离开。
在摇晃的地铁里,他微笑着告诉我,他想多看看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