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在勞動節論香港足球

在勞動節論香港足球

因為出現了屯門普高的疑似假球案,再加上林尚義突然去世,早已淪為小眾娛樂的香港足球重新走進了主流媒體的視野。談到香港足球,主流媒體不是緬懷昔日光輝,就是炮轟足總,繼而要求政府監管足總或者足總要大幅改革云云。在「五一」勞動節想起這些討論,卻發覺大家都忽略了球員應該扮演的角色。

球員權益被忽視

提起香港的甲組球員,很多人或許會痛批他們不但實力一代不如一代,而且個別球員的態度欠佳。這大概是事實。但要提升球員的競技水平,又或者令他們對自己的「專業」多一份尊重,不能不檢討既有的球圈究竟提供了一個怎樣的生存環境予他們。事實上,能成為炙手可熱的球星的球員並不是多數,不少球員的薪金微薄,要做兼職幫補生計,球員生涯毫無保障。既然球圈根本沒有提供一個健康的環境予球員,要有潛質的足球選手全身投入當職業球員實在不是易事。即使願意投身全職足球的人,也未必認同自己所選擇的職業是一有前途的行業。

職業足球的發展對哪一個群體的影響最大?答案當然是職業球員。但對於香港職業足球的方向,球員卻是完全沒有機會參與討論的,更遑論參與政策制訂。足總董事局的成員由足總的屬會〈大多是參加足總各組別聯賽的球隊〉選出,他們自然沒有誘因從球員的角度去思考足球發展。而對未來香港職業足球發展舉足輕重的「港職聯」籌委會當中,也沒有球員代表。四名籌委會成員分別是南華足主羅傑承、傑志總領隊伍健、愉園總監陳文俊和四海足主陳天佑。換言之,籌委會的成員全是資方代表,球員的聲音難以在籌委會的會議中反映出來。

建議籌組球員工會

但若然「港職聯」的落實會為香港職業足球帶來重大的變革,球員便不能不關心一下未來的香港職業足球制度將是甚麼模樣。「港職聯」的設立的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要令香港的頂級聯賽球隊都是真正的職業球隊。到時每支球隊要有多少名全職球員?全職球員又如何定義?是否有全職球員的最低工資?有最低工資的話其水平又應是多少?球員的勞工保險條款的細節如何?這些議題對靠踢球「搵食」的球員的前途和生計影響至大。假如在籌組「港職聯」的過程中缺少了他們的聲音,那就是漠視了職業足球中最大持份者的權益。

為了確保球員的利益不會被忽視,球員應該考慮團結起來,組織工會為自身的權益發聲。除了工資、保險、退休保障等問題外,假如有一個球員工會存在,當出現合約糾紛或者欠薪時,球員也會有一個機構作其後盾以爭取權益。在這些「一般」的勞工議題以外,球員工會也可在青訓、外援政策、「港職聯」的班費下限等問題發表意見。事實上,要重新吸引球迷入場觀戰和令港隊在國際賽有較佳成績,提升球員的水平和球賽的質素是不二法門。而通過甚麼方法才能球員的技術、體能和足球意識能追得上亞洲的一、二流國家,球員的意見絕對應該在考慮範圍之內。

再說得遠一點,針對最近的疑似假球案和譚兆偉因財務問題而服藥一事,球員工會若能成立,也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不少球員十多歲就跳入職業足球的大染缸當中,要抵受各種誘惑並非易事。球會工會可以為球員提供課程、支援和輔導,提醒他們假如沉迷賭球和踢假球可能導致的惡果。

海外的球員工運

以上的構想無疑是妙想天開了一點。但在海外,球員的工會運動卻有一定的成績。國際職業足球員工會聯會〈FIFPro〉早已被國際足協和歐洲足協視為代表職業足球員權益的機構,歐洲委員會亦正式承認了FIFPro的地位。每有重大的措施要推出時,FIFPro都會被視為諮詢的對象,其意見有一定的影響力。例如近年國際足協制訂有關球員轉會和球員經理人的新規定時,FIFPro雖然沒有分享決策權,但也在政策制訂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最近FIFPro亦開始在全球各地發展職業球員工會。該會的亞太支部在今年較早時候更與東盟足協簽訂了諒解備忘錄。現時在FIFPro的會員當中僅得澳洲、日本和紐西蘭來自亞太地區。但印度、印尼和馬來西亞的職業足球員工會的籌備工作也據說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預料這三個國家的球員工會在不久將來便會成為亞太區FIFPro會員。

其實在香港不是沒有代表球員的團體。香港華人足球員聯誼會在五十年代中成立。該會成立初期,主席區志賢不時都會就球圈的大小事情用球員的角度公開發表意見。但該會並不以工會自居〈事實上,該會成立之時球員在名義上都是業餘球員〉,現時的主力成員都是退役球員,主要的作用也一如其名是一聯誼會〈註一〉。一九六八年,足總批准職業球員參賽,香港是亞洲首個將足球職業化的地方。奈何四十年後,香港的職業足球水平卻落後於鄰近地區。要令足運復興,只靠重新包裝和成立一個獨立於足總的職業聯賽管理機關是不足夠的。球員團結起來為了爭取自己的權益,和為足球政策發表意見,絕對是足運浴火重生的重要元素。

註一:七十年代有另一個球員組織成立。據說是霍英東在幕後支持並有統戰的作用。但該組織近年似乎已經沒有公開活動,或許早已停止運作。

http://serioussports.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