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經歷超過十年討論,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即將上馬。即使多次抗爭,還是無人能夠阻止發展巨輪。
「其實香港人好善忘,有朋友入獄就會記得東北發展,但係東北而家發生緊咩事,好似已經無人知道。」東北反逼遷動物戰隊成員陳大吉慨嘆。
連村民的處境也逐漸被社會遺忘,更何況是動物?關於鄉郊發展的安置問題,政府需考慮的不只是村民,還有他們視之為家人的動物。為讓大眾正視土地公義鄉郊動物的現況,大吉與一群義工於2018年組織東北反逼遷動物戰隊,倡議鄉郊動物政策,並為動物絕育、安排領養及暫託。
零鄉郊動物政策 4,000動物何去何從?
「農地、都市發展、歷史脈絡嘅問題都講咗好耐,會唔會有另一個角度話畀人知東北發生緊咩事?我諗起其實動物從來無被人正視過。」讓大眾關注鄉郊動物權益,是大吉等人成立「動物戰隊」的主要目的。
流浪動物在城市發展中最容易受到傷害,但牠們的生死存亡一直不被政府重視。「佢哋(指動物)唔知咩係拆村、唔知咩係圍板,當圍板封咗,啲貓聽到出面嘈就會愈匿愈入,分分鐘剷泥機一碌就死晒喺裡面。」
動物戰隊約有十位成員,大吉主要負責粉嶺北四條村(馬屎埔村、石湖新村、天平山村及虎地坳村)的貓狗絕育及領養工作。
大吉指,現時新界東北約有4,000隻動物,當中包括貓、狗、羊、豬等,其中約有3,000隻是流浪動物,但政府並沒有任何政策處理,如果沒有人帶走,牠們就只能在推土機前「等死」。「新界東北約614公頃地方,要做絕育係好難,但政府喺呢方面嘅支援近乎零。」過去數年,就單靠義工及動物戰隊投放金錢及時間,為貓狗安排絕育及領養,盡量在正式發展前減低受影響動物數量。
動物戰隊曾多次與發展局及漁護署會面,討論鄉郊動物議題。但大吉指,發展局只將處理動物的責任推給漁護署,「一味call漁護署執走佢哋(指動物),我唔想用人道(毀滅)呢個字眼,根本係殺死佢哋」。動物戰隊近月欲再約見政府部門,但發展局及漁護署一直拖延,大吉斥部門根本「不緊張動物嘅生死」。
絕育工作漫長 促政府成立領養中心
大吉指鄉郊動物的分類複雜,部份是有明確主人的家養貓狗,部份是沒有明確主人、但有人餵食的社區貓狗,尚餘一部份則是沒有人餵食的流浪貓狗。她指為動物絕育的工作漫長,戰隊成員及義工首先要跟村民建立關係,跟他們商量好,才帶家養動物絕育。她又將村內的分叉路口劃分為「點」,村民會幫忙留意每個「點」有沒有未絕育的流浪貓狗。完成絕育後,戰隊成員就會在Facebook專頁發出領養帖子,為流浪貓狗尋覓主人。
大吉現時最希望政府成立動物領養中心或中途之家,讓市民較容易「看見」這些動物;而安排領養的過程中,相關部門或許要協助馴化貓狗、為牠們治病及美容,亦要時間讓牠們適應市區家養生活。
動物難以跟「上樓」
流浪動物去向未明,有主人的動物亦難以跟隨主人遷進城市。合資格的村民可遷入公屋,但不准養狗,村民需要獲醫生證明狗隻是精神寄託,才有機會獲房署豁免。大吉認為這個條件十分扭曲,「點解要認自己係精神病,先可以帶走自己嘅家人?」再者,大部份村民不只養一隻貓狗,就算獲得豁免,也不能將十多隻貓狗帶上面積有限的公屋單位。
大吉亦強調鄉郊動物與城市人的家養動物有很大區別,「佢哋(鄉郊家養動物)會自己走,會瞓花園,同市區困喺屋養嘅動物係唔同概念」。鄉郊動物本來就與人保持距離,就算有主人餵飼,閒時亦會在村落裡自由走動,「而家佢哋被逼同人相處、困喺籠,有啲結果會鬱鬱而終」,公屋始終不是飼養動物的理想居所。
政策欠人與動物共存遠景
立法會跟進橫洲發展項目事宜小組委員會2月舉行公聽會,跟進橫洲發展的動物安置事宜,動物戰隊成員有出席發言。
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在會上提出動議,要求政府保證受影響動物不被撲殺、立即展開「捕捉、統育、放回」及領養工作、放寬公屋飼養狗隻限制、制訂政策安置動物、以及設立跨部門專責小組制定長遠政策,獲委員會一致通過。
政府至今對動議依然沒有任何回應,馬屎埔村即將收地,大吉指希望在限期前盡量減少動物繁殖。
現時香港沒有任何政策保障被逼遷動物的權益,欠奉人與動物共存的遠景。發展巨輪下,東北4,000隻動物何去何從?大吉說:「政府一定要面對,如果而家4,000隻動物都唔肯面對,喺未來嘅更多鄉郊發展或者市區發展,動物就只能夠面對同一厄運。」
記者:陳康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