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愛護動物組織提市場供求論?

愛護動物組織提市場供求論?

看罷愛護動物協會中國外展事務總監柳俊江先生《寵物繁殖的事實與偏見》一文,文中討論139B「動物繁殖與售賣條例」內容,讓我想起去年課堂上與同學透過拆解「論述」,剖析那些透過「偽術」來達致語言目的的說法。柳文中,看到三點「偽術」,第一點,他形容反對私人繁殖者發牌的動物團體及人士為「單純可愛」,這一點,動物地球幹事張婉雯已經拆解,這裡不詳述。第二點,柳俊江認為寵物繁殖業「只要需求存在,自然有供應」。第三點,延伸第二點,柳俊江認為,私人繁殖者比大型繁殖者更能善待狗隻,所以不應禁止發牌予私人繁殖者。

這裡,想談談第二點,也即是一種「只要需求存在,自然有供應」的說法。這種說法,來自由市場的邏輯,即從「有人想飼養名種小動物,就會有這盤生意」的角度切入。這種邏輯,放在香港這座城市,似乎很合理,然而,我第一個問題是:這種市場邏輯,是否適合放在寵物繁殖及買賣上?便值得商榷。理由很簡單,因為小動物是生命,看在動保團體眼裡,自然是不適合的。不僅如此,在某一次與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的面會中,他也明確表示希望零寵物買賣是香港未來的「願景」。由此看來,這種「需求供應」的邏輯,用在寵物買賣身上,並不完全合理。反之,我們不會有「所有舊式手機達至最終不能買賣」的願景!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舊式手機被智能手機取代,這可以看作自由市場下的供求問題,但「寵物買賣」不可以。

當然,香港大多數市民信奉「自由經濟市場」,或者會將「寵物買賣」也放在這個框架去構想,這一點,動保團體是明白。然而,作為一個「愛護動物」團體,也該抱持這種想法嗎?如果柳俊江是一名普通信仰所謂「自由市場」邏輯的市民,以這種「市場化」的觀念套落在「寵物買賣」身上,大家反彈不會如此大。問題是,柳俊江儼如愛護動物協會代言人,在日前一個記者招待會上,見他與愛協的Executive Director Sandy Macalister及Deputy director Fiona Woodhouse一起出席,身份明確。既然作為一個愛護動物組織的骨幹,為什麼要以「市場邏輯」來說服大眾去接受繁殖業的存在?

除了「有求有供」的市場邏輯外,柳文中還提出了一種「消費者自負」的思維,這種想法,在愛協日前有關139B修訂建議中已有提出。建議認為,由買家去「驗貨」,即到繁殖者家裡檢驗購入的小動物及其父母健康狀況,便可以達致監督繁殖者保障消費者的作用。我們不明白,為什麼規管繁殖者的商業行為,不是加強公權力的介入,而是要「消費者」承擔這個責任呢?以上這些市場經濟的邏輯,又為什麼會發自一個愛護動物團體呢?什麼時候看見「捍衛基層住屋聯盟」鼓勵政府市場化土地及房屋買賣,叫無殼蝸牛接受和忍耐;又什麼時候聽見「消費者委員會」叫市民「自己學精D,被商戶呃左唔好怪人!」非營利機構之所以為「非營利」,並非限僅於「賺錢與否」的問題,而是它必須是一個具有理想和宗旨的機構,不然,社會憑什麼要給予捐獻?

其他民間動保團體明白,繁殖寵物目前很難「一刀切」,雖然我們很想……但我們期待,柳俊江及愛協能夠毋忘初衷,堅持作為一個「愛護動物組織」,提出一個具體的藍圖:時間表及路線圖,去盡量減少寵物買賣及受到嚴格規管,而不要走歪路,把市場化的觀念放在規管寵物買賣的討論上。

柳俊江先生原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