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離死別面前,沒有甚麼人可以堅強。特別是在與病魔糾纏、於死亡邊緣徘徊的那段時間,再理智的人都變得徬徨、混亂、脆弱。當人面對著動物,這種苦況更甚。這份痛苦,主要來自自責。
動物和人最不同的地方,是人可以自主,而動物是完全依賴主人。牠們為甚麼生病?甚麼時候去看獸醫?看哪一位獸醫?做甚麼醫療決定?到最後是否繼續治療或甚至要選擇安樂死……這一切都為負責任的動物主人留下很多掙扎與後悔的空間。
我好朋友的小狗剛剛不幸遇上怪病,一夜之間自體免疫系統受到攻擊,血小板跌至零,身體多處出血。主人除了難過、憂心、傷痛,最難控制的情緒是那份翻來覆去「WHAT IF?」的不安──如果當初我沒有那樣,今天又會否這樣? 我是不是遲了帶她來看獸醫?我是不是疏忽讓她吃錯東西?如果我沒有搬家,可能小狗就不會生病。如果我決定繼續治療,狗狗會不會很痛苦?如果我把小狗留院,她會不會很孤單,以為我遺棄她?如果我把狗狗帶回家,是否等於絕望?一連串的問題,兜兜轉轉 最後都總會指向一個負面的結論:一定是我對她不夠好!我給她的時間太少太少了!
那份悔不當初的痛,比起小狗病榻中所受的痛,應該不相伯仲。
最後,我朋友的小狗終於離開了。主人又要學習如何面對另一段悠長的悼念或沒有終結的思憶。
我不是甚麼專家,沒有解開這種心結的靈丹妙藥。我甚至認為這其實都是無可避免的。除非你沒有愛。
小孩子來到世上,只有童年的日子由我們去主導。但動物的生命來到我們手上,基本上一生都是留白的,只等待我們好好去填滿。決定了扛上這個重擔,就不能後悔,要很勇敢的面對。決定了付出,就不能回頭,也再沒有如果了。
原文刊在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