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鰭頂端有個凹痕,令形狀看起來像一個M字。我在大小磨刀洲有很多回憶。
我獨個兒游著,又回來了,一切是那麼熟悉,赤鱲角島仍在,不過變成一個大的人工島。大小磨刀洲依然是我所認識的小島。我是NL191 M仔,背鰭的形狀像一個M字。熟悉的地方,感覺卻很陌生,因為大家都已經走了。也難怪,這裡的環境太差了,海的範圍愈來愈少,本來天然的海岸線已變成筆直的防波堤。不同的船輾過我們的樂土,危害我們安寧的生活。污染的海水加上工程揚起的塵土令海水看起來全無生命力,像一潭死水。地盤和船每天都在嘶叫,發出的噪音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轟炸我們的聽覺。雖然環境很差,但我還是回來了,因為媽媽的一句話。
媽媽從前曾經跟我說她把一個時間囊埋在大小磨刀洲之間,千叮萬囑我長大之後不要忘記這件事,說時間囊就是我們海豚最重要的東西。她告訴我不需急著要找到時間囊,因為終有一天我會找到的。這兩年,我再沒有見過媽媽,我不知道她在哪裡。看著擦身而過的高速船,難免會想到媽媽可能已經被撞到而葬身大海。我不敢再胡思亂想,只好專心去找時間囊。我不斷在這裡尋找,一次次潛到水底翻起海床的泥,推開一塊塊石頭,可是我始終找不到那個時間囊。
看著大小磨刀洲附近被人類一天天破壞,我嘗試去回憶小時候在這裡的點點滴滴。豚友們無憂無慮地暢泳,玩耍,周圍的環境很美好,沒有太多的船,只有一兩艘小漁船在附近作業。媽媽帶著我游過不同地方,看過不同的風景。在大小磨刀洲這裡,她教我如何上水呼吸、捉魚,她每一句教誨我都銘記在心。一幕幕深刻的畫面在我腦海重現。就在這刻,我終於找到了。
原來時間囊一直在我的心裡,那就是豚友們在大小磨刀洲的回憶。人類可否停止再踐踏我們珍而重之、充滿回憶的地方嗎?
註:海豚研究員定期在大嶼山東北水域進行樣條線調查(Line-transect Survey), 發現在大嶼山東北水域出沒的海豚已是難得一見,唯獨NL191仍間中出現在東北水域。在過去半年僅有八次在該範圍目擊海豚,有三次都看到NL191獨自在大小磨刀洲一帶徘徊,不斷進行長時間深潛,彷彿在那裡尋找一些我們看不見的東西。
我經常獨自回到被逐漸破壞的大嶼山東北水域,希望留住這裡的一切。
NL191的移動範圍,這半年間被研究員發展牠間中在大小磨刀洲一帶徘徊。
環評報告的問題 (十)
環評報告內,機管局辯稱第三條跑道填海範圍只牽涉整個種群的一小部份。此說法完全忽視兩個事實︰1) 在評估一片水域作為海豚生境的重要性時,應考慮到牠們如何利用該片水域進行哪些活動,如覓食、休息、作移動路線路過等;整個珠江口、或香港西部水域作為海豚出沒範圍的各處亦有不同的重要程度,所以評估填海水域佔據多少海豚棲身地,應以牠們怎樣利用此水域作基礎才作出比較。2) 填海範圍所處於的北大嶼山水域有其獨特性,有很多經常生活在香港水域的海豚長期在這裡停留,而單單針對在北大嶼山水域生活的族群,填海範圍便是此族群的生活領域的一大部份,因此填海對牠們的影響深遠,更不能因為這片水域相對細小以忽略其對海豚的重要。
想回顧海豚三十其他成員的心聲?
想收聽海豚三十故事的聲音演繹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