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劉遵義校長的實力戰

中大因要邁向國際化燃起的教學語言爭拗愈演愈熾,筆戰烽煙四起,繼日前中大推出化解十六項誤解的Q&A後,校長劉遵義昨日又推出洋洋灑灑,長達五千字的《中大家書》,重申中大在教學語言及國際化上的立場。程尚達還收到風,中大教務長蘇基朗無懼敵意,前晚與學生會的同學對談,再一次為推動國際化說項

究竟今次的爭拗能否獲得化解,不能單從鋪天蓋地的輿論及澄清判斷,首先要了解的是問題的核心,以及結合中大的文化,才可以理順出事情的根源對症下藥。

兩類人 質疑 國際化

據了解,在國際化立場上,中大面對兩類人質疑:第一類是原則派。原則派師生認為校方在國際化問題上,沒有經過校內師生討論,亦不知國際化的基準及目的是甚麼,皆因在下學年校方計畫招收的二百八十名非本地生之中,內地生就佔二百五十人,海外生只佔三十人,因此有疑問:中大是想推行國際化?還是國內化?

第二類人士着眼點在於技術層次的爭拗,例如轉用英文授課的話,學生是否吸收。相對而言,第二類人士的質疑較易解決,校方可以要求學系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改用英語授課,又或是開辦及重組一些課程,以英語授課,吸引國際學生報讀,這樣反對聲音可以減少一點。

至於第一類人士,屬死硬或理想派,他們受到中大傳統的氛圍,有個人的理想及看法,對於不同意的事情勇於宣之於口,甚至爭拗到底。校方要說服這類人士,並不容易。

宜進一步雙向溝通

目前師生最不滿的是國際化政策未經諮詢。有中大教員坦言,雖然校方說自去年十月已通知各學院及系主任有關政策,不過,大部分教員也是在一月才收到系主任的通知,因為諮詢系主任不等於諮詢教員;諮詢教員亦不等如諮詢學生。

劉遵義校長在《中大家書》中,引述中大創校校長李卓敏及先賢錢穆、唐君毅,對中大國際性格及中大文化使命的觀點,很明顯,劉校長想帶出一個信息;中大國際化非始於他上任,他乃是承襲先賢的遺訓,並加以發揚光大。

有中大人不禁問:今次國際化引起的爭拗風波,是否源於推行過急?若劉校長早一點走出來親自解畫,是否可以平息疑團?無論如何今次的長篇家書,是向溝通走前了一步,期望往後能有進一步雙向的溝通。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