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出嚟行!黎揵強小西對答

編按:藝文誌編輯出門,留下蘇州史一則,是與「出嚟行!」策劃人之一的訪問。明天(8月6日)還有藝術家講座,而下周(8月14日)重頭戲是談遊行的視覺文化。
藝術家分享會
8月6日 下午三時
講者:出0黎行! 參展藝術家「pH5攝影連動」成員

研討會:「集體」 視覺文化
8月14日 下午四時
出0黎行! 策展小組「pH5攝影連動」
「集體空間」 策展人姜節泓

詳情請到1a空間網頁

問:小西、..... 答:黎健強 (pH5成員)

問:「出嚟行! ― 七人遊行攝影展」的緣起是怎樣的?
答:事情其實是由1a引發的。他們決定了2005年下半年的節目都以攝影為藝術媒體,而最早定下來的一個展覽,是由住在英國的華裔藝術家姜節泓策展的《集體空間》,據了解是探討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國以後慣常舉行大集會和因而開發的大型聚會空間。這個展覽將在2005年8月下半旬開幕。1a覺得這樣的題材,最好有個回應式的本地展覽,於是就跟我們5人商量;而以遊行作為香港方面的回應,大家都同意是很工整的下聯吧,所以很快就通過了。
回想起來,可能因為是這種背景以至思維,令pH5策劃展覽時多了想有關香港的遊行的文化與未來發展等問題。這麼一來,選了的作者和作品就令希望看到熱情澎湃畫面的觀眾感到意外,我聽到的意見,不少都認為太過冷靜了。
本來《出嚟行!》是在《集體空間》之後才舉行的,後來發現能夠有的展覽檔期很短,於是1a就問可不可以提前在7、8月間做。我們開會後覺得可以試試,那時候是沒有考慮到「七、一」的關係的。結果卻連1a的領導人都有這樣的聯想了。

問:展覽由一個新成立的攝影組織pH5策劃,可否介紹一下這個組織?為什麼叫pH5呢?除了這個展覽,pH5將來還有什麼計劃?
答:這方面我也是個後來者。據我所知是今年初的一個展覽會上,朱德華碰見盧婉雯,談到近年來香港攝影的發展十分低沉,覺得需要聯合起來做點推動的工作。他們就找了以往曾經合作過的黃啟裕和方敏兒,最後才找上了我。
所以pH5成立的目的可以說是非常簡單,就是要推動香港的攝影。其實我們正式成立的日期是2005年6月1日,至今剛好才是兩個月。我們未來的計劃,很多都在構思和接洽之中(找場地、贊助等等),其中包括一個8星期的攝影節。現時我們的想法,都是以展覽、出版和教育為主的。我個人特別希望是以開放方式,和任何關心香港文化藝術和攝影的朋友、政府及單位合作,而不是要建立一個山頭。
關於組織的名字,我們起先並沒有急於去想,只是後來要辦《出嚟行!》這展覽了,就趕緊找一個名字。「pH5」是黃啟裕在開會時想到的,「pH」是攝影的英文名稱「photography」的頭兩個字母,「5」就是我們是5個人的意思。大家同意採用是覺得簡單易記吧,也沒有機會慢慢再想另一個了。

問:「出嚟行!」 的参展者包括又一山人、朱德華、余偉建、榮念曾、盧婉雯、謝至德、謝柏齊等,為什麼會邀請她/他們参展?
答:基本上我們都覺得要有攝影記者,看了好些作品之後,結果最後決定了邀請余偉建和謝至德。在找作品期間,幾位熱心的朋友都提到了謝柏齊,他是個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人,他的攝影我覺得有種難得的近距離的親密感。
因為這展覽是希望探討香港的遊行文化的,所以我們都認為要有些概念性的作品。當時除了榮念曾的《樹、人》外,好像都想不到有太多跟遊行關連的概念作品;pH5的朱德華和盧婉雯願意在這有限的時間中做做,又知道又一山人拍了很多遊行的照片,就跟他聯絡看看有沒有作品。我們後來才知道有例如白雙全的系列,可惜已經到了要下最終決定的時刻了。
一開始我就希望這個展覽有公開參加的部份,因為遊行本來就是公開參加的。奈何香港的藝術群體不習慣這種做法。你看我們把藝廊前端的空間留給這些作品,就是對公開參與的重視。而且如果一位作者交來的作品夠大夠多,很容易就會成為第八、或者第九位參展的藝術家哩!

問:「出嚟行!」 的主題是遊行,你覺得香港近年的遊行文化有什麼變化?而攝影在當中又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
答:我覺得這是當前搞遊行和關心香港社會改革的朋友須要一起思考的問題,過往大家可能只想著有甚麼訴求,要爭取的是甚麼。從二零零三年七月一日至今也已經兩年了,香港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一方面民間多了覺醒,朝公民社會的目標邁前了很多步;另一方面中央和特區政府的管制政策卻日見收緊,可以說是回到了七零年代。與其回答你的問題,不如大家問問在現時的局勢之下,香港的遊行活動應該要怎樣調整,以保持以至進一步發揮效力。我們會在8月14日搞些研討會,希望大家一起思考討論。
另一點,有時我們是否也值得想想,在抗爭和推動社會進步的活動之中,遊行是不是最有效的手段。當前最嚴峻的是新聞和言論自由的日益收緊,當權者採取的策略包括愚民、白色恐怖和與商界連繫,以利害關係使他們自行劃地為牢。除了遊行之外,社會活動者一定要有更為精巧的部署才有希望。
你說得很對,媒體的參與是近十多年來遊行文化的重要部份,包括時間、地點和有些戲劇性的動作,都是為了讓照相機或錄影機拍攝為「決定性的瞬間」的。這方面,其實今次兩位參展的攝影記者都提出了他們的反思。從現時的媒體運作來說,我覺得觀者在閱讀這些影像時提升自我的批判能力,反而是更為有意義的事。

問:在文化/藝術範圍中,九七前後曾經湧現過不少直接回應時局的作品,但九七之後,文化/藝術圈在這方面似乎開始靜下來;以現時的社會政治局面,你覺得文化/藝術還可以在當中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
答:從面對中國發展和全球化的趨勢來說,香港社會必須要積極提高整體的文化水平才能應付未來以城市為單位的競爭;偏偏是在現時的高壓氣候和緊絀的資源之下,本地文化藝術的發展實在非常困難。我們除了要機靈地在所處的位置上發揮作用之外,短期來說重要的目標之一是提增香港人對文藝活動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