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看過朋友介紹的影評,有感它是互聯網上關於《親切的金子》最好的一篇中文評論,以下是該篇文章的連結: http://ericlwk.blogspot.com/姑勿論是否完全同意作者的觀點,但浩二的文章的確帶給我一些啟發,所以再談談自己的看法。
上帝已死?
朴贊郁是讀哲學出身的,不知道他是否相信「上帝已死」?《親切的金子》裡有兩個相當明顯的宗教符號,它們的衝突給了我們一個較清晰的回答。
衝突中的下瑕疵與範例
導演安排了牧師作為耶教的符號,又將他塑造了成一個丑角,在電影裡多次盡情地嘲諷和辱罵,但導演太急於將耶教的「偽善」揭穿,給電影留下了一個令人遺憾的瑕疵。牧師告密那一場戲是一個頗生硬的戲劇轉折點,人物的轉變來得太突兀,帶出來的戲劇衝突欠缺說服力。雖然導演那種荒誕與理性雌雄同體的風格,以及令人接應不暇的閃回可以淡化了這些瑕疵,但這個對耶教的「裁決」似乎欠缺合理的戲劇的鋪排。這個判斷純粹就電影技巧而言,無關乎宗教本質的批判。
相反,兩個宗教符號正面交鋒那幕是個較成功的衝突處理。當牧師守候在金子的家門前面哀求這個「迷途羔羊」接受救贖時,金子果斷地亮出一本《法句經》將牧師擋了回去,惹人發笑之餘,也表明金子信奉因果報應,否定「偽善」的寬恕論,誓要「作諸惡業者」(注1)下地獄去。朴贊郁以幽默、不著痕跡的手法巧妙處理了這個棘手而又嚴肅的衝突。
矛盾的道具
《法句經》是電影裡最重要的道具,它所象徵的「因果報應」引申出連體嬰式雙重主題,第一種是惡有惡報,第二種是若以暴易暴,則罪無止境。這「連體嬰」隨著劇情的推進,所洐生的矛盾便愈見突出,而這股矛盾衝突由始至終緊纏在金子身上,並此統領了整部電影發展。
金子按照經書上的圖樣造出一柄象徵復仇的槍,誓親手詮釋「惡有惡報」。但《法句經》有云:「彼人不了悟,我等將毀滅」(注2)這槍打下去,金子必將一手接過原罪的種子,儘管導演安排電話適時響起製造了契機,好讓她啟動折衷方案,煽動遇害兒童的家人代她殺人。但她發現象徵「怨恨」的冤魂不但沒有消散,反而由兒童長大成人了。以暴易暴,罪無止境,於是迷惘的金子一頭栽進純潔的蛋糕,但她的靈魂能得到潔淨嗎?
後記
《親切的金子》的主角既是復仇者也是贖罪者,好一部複雜但有條不絮的作品,實在有太多想法想寫下來,但有關贖罪的討論還是以後再說吧。另外我對佛經一知半解,開頭還以為《法句經》與《法華經》無異,特意找了《法句經》原文看過,才知道自己多麼膚淺。網上有《法句經》釋義:http://www.cybermonastery.org/A08/text_a_8.html
注1:《法句經》:「現世此處悲,死後他處悲,作諸惡業者,兩處俱憂悲,見自惡業已,他悲他苦惱 。」
注2:《法句經》:「彼罵我打我,敗我劫奪我,若人捨此念,怨恨自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