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的三十二隻球隊正在遙遠的德國為進入十六強的名額激戰正酣,熱愛睇波的香港球迷們也擁擠在香港各個茶餐廳、酒吧、食肆,和自己心愛的球隊一起經歷贏球的歡樂和輸球的悲傷。如果要在香港人心目選出一隻他們最熱愛的球隊,擁有萬人迷碧咸的英格蘭隊,一定是不二的選擇。世界盃開賽前的一項網路調查也充分證明瞭這種熱愛的民意基礎,英格蘭的球衣成為最喜愛的隊伍球衣,英格蘭隊也成為了球迷心目中最希望捧起大力神杯的球隊。
英格蘭的第一場小組賽,就逢上了週六晚上九點的最佳時段。以蘭桂坊為代表的各大酒吧,為了迎合香港最多英格蘭球迷的特點,早早地就在場內場外掛滿了英國國旗,將整個香港再次拉回到未曾回歸的幻覺之中。碧咸六分鐘的標誌性進球,更是早早地帶領球迷品嘗歡慶勝利的喜悅。英格蘭的第二場小組賽,雖然是在工作日的零點上演,卻依然阻擋不了狂熱港人的「追波」,最後十分鐘的連入兩球,提前一輪殺入十六強,理所當然地成為第二天全港媒體最開心的報導。
香港的球迷,對英格蘭的鍾愛是普遍的和發自內心的,香港的睇波文化,也因此帶有濃郁的英格蘭味道。碧鹹俊朗的外表、迷人的微笑以及他那只黃金右腳固然是一個重要因素,可這並不具有說服力。在全世界,僅僅是「碧咸」這兩個字,就是對球迷們,特別是女球迷們的殺手鐧,香港自然也不會例外。所以,這樣一份熱愛,更多的是基於一個事實:作為過去英國的殖民地,港英政府一百多年的統治和管理,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整個一代又一代香港人的生活習慣、情感偏向,成為不同年紀不同時代的港人的共同集體體驗。
雖然香港人都明確地知道,港英政府管治下制度再公正、法治再優越、議政之風再平等和民主,也不代表自己就是英國人。可是直到今天,英國人帶來的思想、禮儀、作風、愛好等並沒有隨著九七回歸而消失殆盡。整個香港社會,在政治上,依然延續著英國式的司法和公務員制度;在生活上,依然保持著喝下午茶的習慣;在交往中,依然秉承著英國紳士式的友好和禮貌;在城市風格上,依然維持著末代港督彭定康所形容的「中國人治下的英語城市」特色;在足球上,就是對英格蘭「毋需特殊理由」的熱愛。
彭定康曾經還說過,他永遠是保守黨員,也永遠是阿森納的球迷。回歸後每日在國民身份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香港年輕人,還會永遠是英格蘭的忠實球迷嗎?恐怕只會在若干年後,成為記憶中的一道睇波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