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樓講座第一炮: 革命與愛情(兩講)
日期:21,26/4 時間: 7:30pm
地點: 八樓--彌敦道739號金輪大廈8字a座
查詢: 譚仔 92072711/ 23977231
第一講: 21/4 7:30PM
或此或彼──二十世紀初解放論述的內在矛盾
講者:張歷君 回應:李維怡
內容大要:
1920年代是兩次大戰之間短暫的休戰期,在世界大戰的陰霾下,一大批不滿於現狀的知識份子開始向左轉,投入各種不同的社會主義陣營。當時,一系列以「解
放」為核心的政治論述在全球的不同角落擴散開來,形成了一個國際性的文化現象。在這系列解放論述中,「自由戀愛」和「革命」成了兩個重要的焦點。一方面是
沿著浪費和癱瘓慾望展開的「戀愛」邏輯,另方面則是依循生產和工作倫理運轉的「革命」邏輯;兩者既構成了解放論述的生成條件和內在矛盾,同時亦決定了當時
左翼知識份子的慾望流向和政治抉擇。本文嘗試透過分析瞿秋白、蔣光慈、盧卡奇(Georg
Lukacs)和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等左翼知識份子在革命和愛情之間不同的選擇,初步勾勒上世紀初解放論述的論述形構和內在矛盾。
引論:
我的問題是:沒有了革命,愛情是否依然可能?在現代性的舞台上,革命和愛情都具備摧毁一切的力量。我並不打算提供某種拔除導火線的安全措施,相反,我希望能夠細心推敲出,導火線是如何被點燃起來的。
然後,我們才能夠在世界的終點,悠然撿出爆破工程遺留下來的救贖碎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講:26/4 7:30PM
地獄邊的蔓陀花──蘿沙。盧森堡,漢娜。鄂蘭,莎樂美,芙烈達。卡羅
講者:李維怡 回應:張歷君
內容大要:
革命與愛情,公共與私人,永遠相接。
四個女子,在他人即天堂或地獄之間的自由搏擊戰。
人們提起蘿沙,總會想起列寧讚她:是一隻鷹;但蘿沙本人,就是左到底革命到底,她面對當時共產黨的名言:自由永遠只是給異議者的自由。。。。。。
人們提起漢娜,總會連著存在主義大師海德格的婚外情或師生戀;但當海德格被納粹法西斯吸引的同時,漢娜從存在主義哲學出發,加上對這段悲苦的戀情和猶太人的身份的思索,她的結論,是如何以個人參與到公共領域中而打破極權主義潛在的起源。。。。。。
提起莎樂美,也許沒有人記得她,不過,提到尼采,里爾克或者弗洛伊德生命曾相遇的女人,或許便有人隱約記得她,莎樂美是當時重要的作家。。。。。。
芙烈達比較幸運,雖然她的名字總會與里維拉和托洛斯基拉在一起,但身為一名畫家,她在藝術史上留下了獨立的名字,但人們總把社會參與看做她生平的點綴部份。。。。。。
引論:
其實,最初講革命,都是為了愛情,當然這愛情,不是現在電視劇的愛情;
當初反抗,是為了尊嚴,但在個人尊嚴和與他人相處所需的妥協之間,又千絲萬縷欲言又止。
我們與其他人發生何任關係,便進入社會存在,在獨自思考與獨立思考之間,在自救與他救之間,更在戰爭,殖民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巨大陰影下,四個女子,猶如地獄邊慘白的蔓陀花.
也許,這一點點白花也是希望之所在,助我們站在自己地獄的邊緣,尋獲一個起點,而不再在他人的天堂中,偷歡......
--
學聯社運資源中心
Social Movement Resource Centre
地址(add):香港九龍旺角彌敦道739號金輪大廈8字樓A室
電話(tel):2787 3551(停用)
傳真(fax):2393 7345(停用)
網頁http://www.smrc8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