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全輸家的教學語言政策

二月初發表的教學語言與升中機制的政策諮詢報告,非常重要,影響深遠。其中的建議,極富爭論性,涉及香港整體的未來發展。我將在這系列文章,從不同角度剖析這政策,並提出一些建議。

缺乏清晰理念和前景

由於涉及因素複雜和影響廣泛,制訂政策時要非常小心,應有嚴謹的理念和清晰的前景,作為討論及共識的基礎。顯然,工作小組曾下過不少工夫,研究母語教學的文獻。但很可惜,所提的建議缺乏說服力,特別在沒有清晰的前景下,繼續一刀切政策,將中學分為英中、中中,對英中作更嚴厲的管控,造成的效果和印象,只是為進一步鞏固英語教育的精英地位。

例如,要選拔更精英的學生(85%以上優質學生)入英中,又要全面保證英語教育效果及單英語環境,不惜翻教師的舊帳,查看他們在會考或高考的英文科成績水平;推行「英中落車」制,要求不合學生和教師條件的英中下車為中中。但對中中,卻沒有對學生和教師有類似質素的要求,以確保英語或中文教育在中中的效果。這是什麼理據?

新政策的片面做法,將使絕大部分的持份者成為輸家,對香港教育長期不滿,也對香港整體發展不利。

無理難為英中

新政策要將所有英中,放入一個6年上落車的不安機制上,長期擾亂學生學習及家長選校的心,而校長教師也極難安心教學及辦學。上落車,是根據英語教學的一些輸入條件(例如:85%以上優質學生,教師以前的英文科成績水平等),而不是教學過程及成果(例如,升大學率,科目公開考試成績,學生學習成果等)。這是不合理的,違背了績效取向的原則。例如,有英中的學生只有75%是優質生,但經過教師們多年的辛勞裁培,各科成績及表現,高於同水平(輸入方面)甚至擁有 85%優質生的學校,這樣的英中不是應受鼓勵嗎?

新政策完全不理會「校本管理」精神,由中央微細控制校本運作,干擾學校用人的情况,翻教師的公開考試舊帳,衝擊教師的專業資格及精神,不信任學校及教師。由於上落車機制,有些英中已考慮放棄與一些小學建立直屬關係,以求保證收生有85%優質生。無形中,這新政策損害了中小學「一條龍」提供完整教育的良好意願和現行政策。

進一步歧視中中

目前,中中已多受到社會人士誤解或歧視。新政策對英中要求有85%優質生,加上「上落車制」、「30%自主收生」,「較佳中中可轉為英中」,於是數年後的局面,是將全港最好的30%學生逐步全入英中。換言之,進一步確保所有英中教最好的第一組別學生。而中中則只能教第二、三組別能力較差的學生。無可避免,中中將進一步被標籤為次等學校。

同時,由於人口逐年縮減,中學正開始面臨殺校的危機。既然中中被標籤為次等學校,較不受家長及學生歡迎,自然首先成為縮班殺校的犧牲品。所以有能力而表現較佳的中中,多會考慮爭取上車成為英中,以顯示優勢,也可積極防止被殺校。因此,中中若不能轉為英中,被歧視為次等之外,面臨更大的封殺風險。

完全忽略弱勢學生

這報告以強烈措施保證學生有英語可教性,卻不幸地完全忽略弱勢學生的教育需要。實在使人失望。所提的派位制,繼續將學生五個組別合為三個組別,罔顧過去數年這政策做成的嚴重弊病:

一、將以前第五組別(約最底10%至25%)特別需要照顧的學生,也多是延續隔代貧窮、無法適應常規中學教育的學生,全部隱藏入第三組,無法分別出來,於是這些學生再無法得應有的特別照顧和教導,卻反成為學校正常教學的沉重負擔,對所有學生不利;

二、在校內及班內造成巨大學生差異,加上每班人數眾多,工作量大,教師普遍無法應付個別差異和需要。整體教學質素,已受到嚴重影響,造成大量教育不達標或會考零分的現象;

三、三組別的派位法,也造成目前有些英中再難達到85%以上優質生的結構原因,而非單是個別英中問題;同時,中中亦同樣面對校內及班內差異極大問題,難於有效提升英語及學業水平。

這報告完全忽略弱勢學生的照顧和巨大學生差異的災害,任由學校及學生自生自滅。這對弱勢學生及其他所有學生的教育,都是不公平和不負責的。

繼續勞損教師

我曾在本版(04年11月25至26日),引用五個研究報告,指出香港教師的工作狀態,已陷入危機。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近年改變派位制度為三組別,全港中學教師因而要照顧大量校內及班內巨大個別差異,工作難度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加,並因經常性超高工作量及教改推行,造成了大量勞損、精神崩潰的廣泛現象。不幸,這報告將繼續超高工作難度的政策,大量教師亦將繼續受勞損,對所有學生的教育極為不利,令人悲痛。

壓制公眾家長的需求

新政策號稱母語教育為主流,行強制性英中及中中,壓制和漠視廣大家長、學生和公眾對英語教育的強烈需求和期望,卻提不出大眾理解和樂於接受的前景和理據,並將這種廣泛需求視之為「追求名牌」的虛榮,而加以限制。顯然,當絕大多數社會領導、決策官員和精英分子的子女,都是接受英中教育,這種壓制方法就已缺乏認受性和前景,卻只會積壓家長和社會人士的不滿,造成教育系統的長久混亂和隱患。

【教學語言與升中機制諮詢,系列之一】

鄭燕祥

亞太教育研究學會會長、香港教育學院研究及國際合作中心總監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