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全民退休保障不如綜援金? —與王卓祺教授相榷

近日有不少學者對全民退休保障制度提出質疑,當中有不少作者其實是在未完全了解民間方案的情況之下就提出否定。例如中文大學學者王卓祺就點名批評全民退休保障聯席的方案比現有制度「更差」,存在「道德風險」。但當我們細心研究王教授的論點,發覺他對聯席的方案並不掌握,存有很多誤解。

讓僱主、政府及財團也供款

全民退休保障是一個三方供款的方案,即由勞方、資方及政府三方進行社會儲蓄,共同解決香港的人口老化問題。在聯席的方案中,供款方包括一般打工仔,其供款額不多於現時強積金的一半(即工資的2.5%)。第二方為資方供款,包括僱主及財團,僱主的供款與打工仔女一樣,而每年盈利千萬以上需在額外供款1-2%的利得稅。第三方供款者為政府,政府需將現時長者社福開資的生果金及綜援標準金部份的按長者增長的比例供款,另外政府應一筆過撥出啟動基金五百億元。上述方案經精算專家及學者核算過,確定最少能持續運作數十年,並能累積2000億以上的儲備 。

這個方案的好處是僱員及僱主不用比現時再額外供款,雖然將來的強積金的供款額會少了一半,但換來的卻是家中長者能即時享有三千元養老金,而他們在退休後又能確保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一般打工仔女早已對強積金制度相當不滿,高額的管理費以及投資回報的不穩定,均顯出強積金並非一個令人有安全感的退休制度。而另一方面,政府所提倡的所謂「三條支柱」社會保障早已百病叢生,打工仔家中長者,同樣需要面對退休問題,而全民退保就能即時解決家中長者的基本需要。在坊間就有一種說法:「養基金佬,不如養父母。」正反映出市民對強積金不滿,對全民養老金的盼望。

養老金不如綜援金?

全民退休保障另一個受質疑的地方,是養老金的金額會比現時的綜援金更少。王卓祺教授就以長者綜援金平均3800元計算,認為全民養老金的三千元要比綜援金更差。不過,我們要指出王教授顯然誤解了聯席的融資方案,將綜援金的總額和綜援金的標準金額混淆。

眾所周知,綜援金分為標準金(健全長者標準金為2530-2680元)、補助金及特別津貼三方面,王教授的計算是將三者都計算在內(包括每月最高1265元的租金津貼)。而民間的融資方案卻只計算長者綜援標準金,其他綜援津貼及特殊的補助是不會納入全民養老金計劃之內。以長者綜援標準金計算,聯席方案將比現時綜援制度下長者所得多出10-15%,並且不用通過嚴苛的審查制度。因此,王教授所謂的道德風險是不會存在的。其實王教授已非第一個錯誤理解聯席方案的學者,早前著名股票評論員David Webb其實亦犯上類似錯誤,強行將養老金金提升到4000-6000元,並得出中產及財團大幅加稅的謬論 。

至於全民退休保障會否向中產「開刀」,甚至剝奪公務員長俸及其他公積金計劃,這些說法更是毫無根據,根據聯席的融資方案,供款上限依然是月薪20,000元,中產不會因為實行全民養老金而要在強積金外額外供款,聯席亦沒有將公務員長俸制度及公積金計劃納入在融資方案中,王教授對此不必憂慮。

三方供款達致財富再分配

對於普通受薪者來說,只要付出一半強積金,就能讓政府、資方(包括財團及僱主)同時供款,確保自己退休基本生活之餘又可供養家中長者,明顯利多於弊。如根據2009年人口數據推算,民間方案中勞工分額只佔全部供款的約25%,資方及政府各佔30-40%。方案的理念是以三方供款渡過人口高峰期,同時讓資方及政府供較大而可承受的份額,達到財富再分配的作用。當然政府現時財政儲備充足,大財團對社會繳稅亦相當有限,他們是否可再作更大的承擔,從而提高養老金的金額,這其實是更值得討論研究的課題。聯席現時提出的方案或許未必是最好,但起碼令政府不能回避討論,我們期望有心學者能提出更多持之有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