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佛的人,
總殷望學很多法門,
有一種儲集閃卡的心態,
拿本大冊子,
將各種法門儀軌,
都貼上去了,
然後就感覺心滿意足,
佛法無邊。
這對於初學者來說尚無可厚非,
但如果就一直以這種心態學佛終生,
佛法就被一個個的相框框住了,
變成形式主義,
變成了相。
學繪畫,
起初臨摹不同名家的畫,
以揣摩前輩的技巧,
技巧初步掌握了,
就慢慢嘗試發展自己的風格,
發展自己的一套「語氣」,
那套「語氣」有關你對繪畫核心觀念的了解,
或是你期望以甚麼「形式」去表達你的「體會」,
對繪畫的體會。
對文字的體會。
對佛法的體會。
最後,
你學會了放下,
放下啥?
放下「形式」放下「相」,
只是放下「相」,
不放下「用」。
金剛經講「無人相無我相」,
不是說以後無聞無說!!
作用還隨緣在在!!
一個也不能少!!
學密宗儀軌精緻複雜,
一個簡簡單單的供養法幾小時下來十分等閒,
在現實生活中,
那整套法在不在?
不在,
是因為你認為在別人前一樣要「大龍大鳳」「大橋大馬」,
在,
因為你從在平常功課中操練得一種「巧」,
那種「巧」是一種「簡約」。
明朝蓮池上人有一天對他的弟子說:
「明早做供養,
你們準備準備。」
弟子們等待吩咐,
蓮池上人看看他們:「我說完了嘛。」,
弟子根本不知做供養應準備些甚麼?
翌早,
供養開始,
蓮池上人不慌不忙帶領大家念阿彌陀佛。
另一天,
蓮池上人又對他的弟子說:
「明早做施食,
你們準備準備。」
弟子們等待吩咐,
蓮池上人呷一口茶:「我說完了嘛。」,
翌早,
施食開始,
蓮池上人一心不亂帶領大家念阿彌陀佛。
再另一次,
明朝蓮池上人又對他的弟子說:
「明早做救護,
助一個施主離難,
你們準備準備。」
弟子你眼看我眼,
翌早,
救護開始,
蓮池上人依樣帶領大家念阿彌陀佛。
那,
蓮池上人究竟叫弟子們「備甚麼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