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倒羅的意義

社會人士都不明白,為甚麼一個認真肯幹的政府官員,偶然講錯了一句話,就換來眾多老師的譴責,甚至要把她拉下馬。在別人眼中,她那句話只是過冷靜罷,並沒有對死者不敬的意思啊。這樣會不會過於政治性,一切都無限上綱呢?

教協要倒羅,的確感到教師對羅太不滿的情緒,才毅然發起運動,否則,教協也只能像其他團體那樣,開開記者招待會,反映反映教師壓力的問題。事件發展至今,大家都在觀望,看看教師們的情緒發展,看看怎樣回應這次倒羅遊行的行動。至今只有部分校長團體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倒羅行動不大恰當,其他的教育團體,不論甚麼政治立場,不論其麼教育性質,一直沒有直接就遊行事件正表態,沒有贊成和支持的,也沒有明確反對的。都在觀望。

為甚麼要倒羅?我不是教協中人,不知他們的策略和目的。是和羅太有深仇舊恨、個人恩怨,還是因一句話義憤填膺、為民(師)請命?我又想,為甚麼是倒羅,而不是倒李?按理政策矛頭應該是局長,常務秘書長只是政策執行者,政策錯誤也不該怪她。可是,推行眾多教改政策以來,從回應教師的素求的表現看來,羅太一直都堅持理念,毫不讓步,也毫不妥協。看來這才是教協和教師和羅太相爭的真正原因,一句話只是導火線。這就好像香港大學防治自殺研究中心葉教授說,教師的自殺原因未必與教改有關,不能把兩者拉上直接的關係一樣。可是誰也不能說這與教改無關。教改對教師的壓力,不是一時,也不因某一項政策,甚麼不是與政策的內容有關,教師已把教改和教統局政策和教統局和羅太一併綑綁起來了。(綑綁一詞真好用。)教改的含意其很廣,從課程改革、教學語言政策、升中派位機制--也包括學能測驗等安排、全港性系統評估、新高中學制和課程、教師基準問題、校本評估、學校自我評估和校外評估等等,外人可能還分不清校本評核和自我評估和校外評估三者的意思和分別呢。

倒羅不是為了拉一個政府官員下馬,消消氣算了。我又想到楊永強、葉劉淑儀、梁錦松,他們又做錯了甚麼呢?我又想到了田北辰,他要不要辭職呢?為甚麼輿論也有聲音要求他辭職呢?很明顯九鐵事件只是他下屬的問題,他也只是在一月九日才知悉事件,錯不在他,為甚麼要他辭職?倒羅行動最大意義,其實也在讓政府好好地思考一下整個教改的政策。如果大家都只把倒羅行動看作對羅太的個人懲罰的行動,而贊成,而反對,那就想得偏狹了。

教改好不好?好!要不要做?要!那要改甚麼?要有步驟,要放緩 一點,讓大家都有點空間喘一喘氣。大家,真的,大家。校長、老師、家長、同學,當然也有教統局的官員,還有羅太和局長,還要計上考評局。2007年中國語文科和英國語文科都以新形式考試,新評核等級的原則和方法,尤其是中文科,更是徹底改造,試題怎擬?有沒有評核信度和效度?測試足夠嗎?老師評改方法的訓練足夠嗎?這些問題,巿民不會擔心,可是資深的老師都很擔憂。因為老師按過所學的經驗、所教的經驗,在今天竟然不能預計學生的成績,也不知道怎樣做才可以協助學生取得良好的成績。你說,憂不憂慮?其實記者可以調查一下,教統局近年提早退休的中高層官員有多少,這看來可能很有趣。教改的步伐放緩一下,比十六億還有效。

我們可以把全港教育工作者都集中起來,思考一下目前的問題嗎?教統局不是經常舉行退思會的嗎?為甚麼不想想這個問題?校長們修讀的管理理論不是說:Thinks BIG,Starts small?為甚麼一到行動,就忙(忘)掉了所有的理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