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特約報導) 古物諮詢委員會下午開會,就多項歷史建築物作評級,位於深水埗的弧形轉角唐樓青山道301及303號擬議評為二級歷史建築,文物保育專員任浩晨在會上透露,處方在1月時收到業主向屋宇署提交拆卸的申請,部門已多次聯絡業主及代表商討保育方案,指處方「目前仍在努力中」,但情況不理想;意味著這幢碩果僅存的戰前唐樓勢步灣仔同德大押的後塵。
古蹟辦歷史建築組館長伍志和簡介時稱,樓高三層的青山道唐樓位於「新九龍」地段,而「青山道」在1926年時正式出現在政府憲報中,可見附近的社區在三十年代已經開始。唐樓的第一代業主為香安保險公司,但和建築物的關係不大,後來由商人繆華琛購入,當局從地契確認青山道唐樓是1933年興建的建築物。
在1955年時,青山道唐樓曾加建了一層,其後業權不斷易手,但多年來均為「下舖上居」,上層是住宅用途,地舖一直為商業用途,現時為燒臘店。青山道唐樓的建築特色為弧形風格建築、箭形欄杆和柱頂有魚鱗紋,位於荔枝角道的雷生春為同類型建築。屋內的樓梯由水磨石所建造,但現時有殘缺的情況。
全港目前有三幢戰前弧形轉角唐樓,除了青山道301及303道,還包括雷生春和汝州街269及271號。伍志和補充指,太子道西177號同是弧形唐樓,但風格和上述三幢有別。
灣仔同德大押的業主在2013年時提出重建,在2015年8月正式清拆,近日已動工興建酒店。同德仍「健在」時,這幢香港島最後一幢弧形唐樓只獲古諮會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最終未能成功保留。
古諮會委員在上星期四曾到青山道唐樓作實地考察,多名委員在會議上同樣積極提問,但均傾向評為二級歷史建築。葉嘉明表示隨著舊區重建,類似的唐樓已買少見少,問到當局如何區分三級及二級歷史蹟建築。伍志和回應時,只表示是根據既定的六個準則作評級。趙雨樂則認為相對雷生春,青山道唐樓只有三層,而且地舖的現況較混雜,「一級一定不行」,認為二級較合理。
沈豪傑建議200億元購入古蹟
沈豪傑支持把青山道唐樓評為二級,但認為唐樓現時的結構很危險。同為元朗區議會主席的沈豪傑稱,日前在區議會已要求當局善用空置村校,「唔係亂用200億元做社福設施」,建議當局應該購入古蹟,並考慮翻新作社福設施,「就唔會俾人話官商勾結」。朱海山表示,青山道唐樓的保持原貌程度欠佳,更沒有像雷生春般和地區上的連結,同意只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多名委員亦關注當局目前的保育政策,何鉅業質疑,即使出巨資都未能成功收購古蹟,認為由政府出資收購的形式並不可行,慨嘆很多歷史建築物都未能有效保育。他希望當局應積極地提供更多經濟誘因和作跨區轉移換地,以保留更多歷史建築。
葉頌文同樣認為難評作一級,但指青山道唐樓對教育、歷史和地區可以有很大的用途,「評二級就無機會成為法定古蹟,拆咗就會好可惜」。古諮會新任主席蘇彰德總結時認為,青山道唐樓具有特色,重申古諮會的評級有很大意義。
蘇彰德:古諮會將繼續和業主溝通
在會議後,多名記者追問蘇彰德青山道唐樓將何去何從,及問到如果未能保育,「將勢成同德大押的翻版」。蘇彰德只表示今日的會議十分重要,古諮會將會繼續積極和業主溝通,「評為二級,話俾外界知呢幢係歷史建築」。
古諮會會議在尖沙咀九龍公園內的文物探知館進行,但康文署新聞主任安排欠佳,沒有印製委員的座位表,記者亦沒有貼紙作識別。
記者:麥馬高、陳紫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