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讓土地釀人 人情味帶來的綠色經濟

讓土地釀人 人情味帶來的綠色經濟

文:北諱

大嶼學堂在未來一個月會有四個街坊導賞團。這些導賞團其實是實驗,嘗試將梅窩本地特色和區內外巿民作對話,同時試驗其他不同可能性。

關於這個實驗

「梅窩人梅窩菜」是第一個實驗,但效果超乎預期。有次坐船遇到好鐘意煮食的街坊。傾開計,講起梅窩真係好適合做Farm to Table,由田去餐廳都不過10-15 分鐘單車車程,其他地方的農田附近哪有這麼多餐廳,以及如果農田是可以為地方創造更大經濟效益,才有更好的理由去保留農田。而Farm to her home table 都是她日常生活習慣,結果就出現了這次導賞團。

農夫因為信任住了十幾年的街坊,都好樂意和街坊分享他們耕種故事。行到累去餐廳一飲個秘製靚湯,即刻醒神哂,大家都覺得很好喝。那時我形容這個湯是comfort food。但更好的形容是令人覺得幸福的味道。清而不淡,木瓜、蘿蔔和粟米的清甜非常融洽。那是菜瓜落地後短時間內送到餐廳烹煮才能保持的味道。之後上菜的蒜炒回香、腐皮卷、炒魚仔都好出眾。第一次食炆柚皮,好食到不懂形容,老闆拿手好菜,他說炆了兩日才完成。

整個團最辛苦其實是街坊,佢動用了不少人際關係,聯絡農夫和餐廳老闆商量煮甚麼特色小菜。而且這種信任並不是任何一個煮食物厲害的人能在梅窩做到。老闆和街坊講:「你講點煮我就煮到。」除了幾個預定菜譜,其他都是老闆和街坊在當日街巿和菜田見到乜買乜就煮乜。其實要經常用梅窩菜煮食和熱愛煮食的人才能應付。街坊在梅窩住十多年,常和農夫賣菜婆婆傾計,才了解梅窩版「不時不食」。土地醞釀了人情,也醞釀各種知識。

人情味帶來的綠色經濟

老實說,平時去這間餐廳吃飯,食物沒有今天這麼出眾。對這餐廳印象只有價格相宜、有穫氣,比一般大排檔好一點點。今天除了參加者食得開心,老闆都煮得好開心。老闆計便宜了點,然後說:「玩得好開心。下次開團再找我。」相信是食客的欣賞、食材煮法的變動和挑戰,與街坊合作,令他很滿足。

因為是食大排檔,有部份參加者初初覺得團費頗貴。我老實跟他們說這席菜佔團費的比例。食後他們覺得物超所值,即使再貴點在外面也吃不到。換言之一席本地大排檔近乎全素食宴的經濟價值是可以超越實際價格及我們所預期的。

而且,民以食為天,吃到好的食物才能令人能忍受工作和生活種種無奈。失去本地農業和蔬菜,失去會叫人感到幸福的味道,為甚麼還要工作?忍受工作壓力,卻沒有地方食到好吃食物,要跑去日本才能吃到。這是教人更累的事,對本地也是很大的經濟損失。

廚師煮得開心自然煮得好食,食客食得開心又有動力回到日常工作。而政府和發展商一直輕視這一切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

發展損失的人才和本地經濟

政府打算發展東大嶼都會,堅尼地城對出填海一千公頃,連接道路接駁梅窩和東涌等地。政府說要保持梅窩鄉鎮風貌,鄉事地主眼中沒有農地,理解成為梅窩鋪上全部低密度住宅。發展的引擎已經駛至農田的邊緣。

街坊的夢想其實是希望開自己的私房菜,但香港的物價和租金令她卻步,加上梅窩面臨發展,漂亮的自然環境將大幅改變,人和自然的關係將會喪失,所以正計劃移居台灣。

土地釀人,人和土地的關係需要時間蘊釀。街坊用梅窩本地菜做的食物更為精巧,只是這個地方太現實太冷酷,留不住這份才能。

在香港每次講人情味都只剩追悔。而且人情在這裡有發展成經濟效益的力量。只是少數人的力量不足以將實驗變成現實,下次你見到類似的團可以支持下我們,或者在今天寫信反對東大嶼都會。

下次開團日期(未出宣傳,大家Mark 定日子先):
8/4下午 單車遊梅窩
17/4下午 梅窩藝術體驗
23/4 下午 梅窩師奶的日常生活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