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致古蹟辦之公開信 — 就北角皇都戲院的歷史評級之質疑

致古蹟辦之公開信 — 就北角皇都戲院的歷史評級之質疑

古物古蹟辦事處專家為有63年歷史的北角皇都戲院進行評估後,建議將其評為最低級的三級歷史建築。這意味著若果古諮會按此建議決定評級,這座歷史建築可能要面臨被清拆的命運。

我認為古蹟辦在處理皇都戲院的評估時,低估了它的建築和歷史價值,以致評級過低。古蹟辦可能在以下的幾個方面,忽略了皇都戲院的獨特性。其中某些觀點,並非直接質疑古蹟辦及其專家學者的意見,而更加是希望指出現行的古蹟評估機制和準則,可能存在一些系統性的缺陷,令一些富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在評分上打了折扣,以及令一些對於香港本土歷史悠關重要的案例,失去得到法定地位的機會。

皇都戲院作為香港早期電影業發展的實體案例,絕對有其歷史上的價值。它是香港最古老的戰後戲院建築,亦是現存僅有的同類型建築之一。皇都戲院的前身為璇宮戲院,由香港影業巨子歐德禮(Harry Odell)所興建,於1952年建成。作為為當年遠東地區數一數二的戲院建築,皇都戲院對於佐證香港影業娛樂事業的歷史發展,實在為絕佳的例子,同時亦為香港本地産業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皇都戲院在建築技術和結構上的成熟,絕對超越其他50年代遠東地區的同期建築。在建築的天台上,有一個拱型的混凝土框架結構,支撐著戲院內部的天花。這個部分除了展現出大膽前衛的美學之外,亦表示50年代香港在混凝土建造工程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上的水平。我在早前的文章已經提過,皇都戲院天台的拱型結構,以外露的混凝土框架來表現出一種未來感。這樣的做法和美學,呼應了當時因為太空時代來臨,在美國應運而生的Googie Architecture。這個說法亦可以跟戲院的原業主-Harry Odell的美國籍背景對照。有這樣歷史背景的建築,不單單在香港難能可貴,在遠東地區亦是絕無僅有的例子。擁有如此獨特價值和背景的建築,卻未能得到更高的評價,實在令人費解。

對歷史建築的評分,不能夠只是以年份為準則,我們亦需要考慮到,該建築能否代表所在社區的歷史背景。北角一帶於二戰前後,有不少上海人聚居。皇都戲院鄰近上海人聚居的堡壘街,足見當年這些初代的上海移民,為香港帶來了文化及娛樂生活的習慣。皇都戲院和附近社區的歷史背景存在莫大關係,因此並不適宜和現址剝離,而且更應該將它與附近的堡壘街唐樓、 蘇浙小學、新都城大廈、以及新光戲院一拼而成一個建築群,以展現北角社區以及早期華人移民聚居香港的歷史。其中一位負責設計皇都戲院的,是華人建築師劉新科。在當年,能夠擔當如此重任的華人建築師,為數並不多。建築的弧形立面上,有一個出自名家梅雨天的中式浮雕裝飾。我們可以窺見得到,當年香港的建築設計,有意識將中華傳統文化,跟西方傳入的建築設計風格揉合。因此,皇都戲院作為了解初期華人建築師活動的歷史案例,有一定的代表性。

最後值得質疑的一點是,評級有否因為皇都戲院建築受到多番改動和破壞而打了折扣。無疑,皇都戲院現時的改建狀況,和原有的設計有不少分別。例如據筆者觀察,外牆的中式浮雕,被看來是排氣管道的建構物破壞,亦因為日久失修的關係而顯得黯然滄桑。但是,文物修復的技術現在已經非常成熟,並沒有甚麼的破壞是不能逆轉或重建的。因此建築的受損程度,不應該作為建築價值評估的基礎,亦不應該因為歷史建築受損嚴重而放棄保育。

早前,由專門研究和保育現代建築的學者所組成的國際機構 Docomomo (International Working Party for Document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Building)已經提出過皇都戲院歷史價值豐富,值得給予高度評價並予以保育。如今古蹟辦卻建議將其評估為最低級別的三級歷史建築,實在令人失望,並且令人懷疑現行的評估方法,是否達到先進的國際水平。我希望以上提出的幾點,古蹟辦和古諮會可以正視,並且以適當和及時的行動回應。

作者為英國註冊建築師、皇家建築師學會會員和香港大學建築學系建築歷史及理論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