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回應黃志俊的反水耕文章

回應黃志俊的反水耕文章

圖﹕香港的水耕農場 by Michael Ng

日前,前天文台長林超英在facebook表示反水耕,看後滿腹疑惑,遂寫了一篇《林超英的反水耕怪論》,一石激起千層浪,有幸獲得黃志俊先生撰文回應,陳述更多反對水耕的理由(原文)。然而,似乎黃先生對鄙生原文似乎有些誤解,遂再撰此文澄清之。

其實我只想看數據

首先,黃志俊先生的標題,將鄙生上一篇的文章稱作「水耕怪論」,似乎他是認定我是水耕支持者。其實鄙生對於水耕的問題,至今持不置可否的態度,即是並無贊成或反對水耕。歸其因由,是鄙生並無足夠數據去分析水耕究竟是否有問題。之前鄙生撰文,是希望林超英先生提出更多數據,證明他反對水耕的觀點,例如﹕現時水耕和土耕的耗電量、水耕和土耕的失收風險,以及水耕與進口蔬菜的碳排放比較等等。是故﹐鄙生文章一直強調「以數據說話」。

閱畢黃志俊先生的文章,似乎仍無提出任何實質數據證明水耕比土耕更耗能,兩者之間的失收風險更是隻字不提,這令鄙生至今仍難以確定「水耕更耗能」的定論。必須知道,水耕是否更耗能,是一個實然命題,不是應然命題,我們不能靠感覺上相信或不相信,去判斷水耕是否更耗能。

「問石油要疏菜」與化肥

其次,上次鄙生只是想指出一個事實,真正「問石油要疏菜」的是使用化肥,而事實上現在水耕和土耕都會使用到化肥。上次鄙生其實沒再深入解釋其問題,既然今次再次討論到水耕和土耕問題,便趁此機會說說。談到化肥問題時,有一點必須指出,除非土耕完全不使用化肥,否則兩者都用化肥下,土耕用化肥對環境污染的損害,有可能比水耕高。例如︰灑播在土上的肥料,會隨雨水或灌溉,滲透至地下水源再流到河流上,最終引致河流出現優養化現象(Eutrophication)。

有關化肥問題,據鄙生所知,林超英先生也是反對土耕時使用化肥,主張有機種植,不過客觀事實是現時不論香港還是進口的土耕菜,大部份都有使用化肥的。我當然贊成鼓勵香港的土耕菜改用有機肥料,不過有機肥料肥效比化肥低,也是一個客觀事實,否則當初的農民也不會由本來的有機肥改用化肥。肥效低影響收成,自然影響收入,如何鼓勵本地農民放棄使用化肥﹖這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水耕和土耕可否並行﹖

黃志俊先生表示,不明白鄙生為何要求比較水耕和進口糧食所產生的碳排量比較,其實他文章後來的篇幅已經回答了問題。黃先生自己清楚﹕「即使有奇蹟出現,把現時所有農地復耕,沒有人主張香港要百分百自給自足」,而水耕和土耕理論是可以並行不悖的。黃先生也知道水耕其實也可於室內進行,而某些已被改建成貨櫃場而不再適合土耕的農地,其實也可改回去變成水耕場。換句話說,如果水耕的碳排放比進口低,我們其實可以進行土耕的同時推行水耕,而不是單靠土耕來減少進口糧食的依賴。

由於鄙生並未知道水耕的碳排放是否比進口低,所以不敢亂下定論。然而,黃先生既然已聲言絕對不能接受水耕,是否意味著扣除了本土的土耕菜後,我們也只能夠接受進口土耕菜(先不論那些進口菜是否有機)?是否即使最後數據得出來的結果,其實是從美國運一噸菜所產生的碳排放到港比本土水耕的高,我們也要反對水耕﹖如果是這樣的話,我都不知這在環甚麼保了。

結語

最後但是不能不說的,是鄙生上次提到的失收風險,失收風險不只會影響其他人投身農業的意慾,也是計算耗能時必須計進去的因素。黃志俊先生在文中似乎隻字不提,這點令人有點失望,還望他能提供有關失收風險的資料和數據,以便公眾能夠再作分析。

容鄙生在文末重申,鄙生並無意為水耕辯護,也沒特別贊成或反對水耕,只是希望持出意見的各位,不論是贊成或反對,也能夠提供更多資料和數據,讓大眾分析水耕環不環保。如果黃先生真的做過農野調查,能拿出水耕有多耗能的數據,實在是大眾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