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市建局中環街市「保育」項目,近來向傳媒放風稱造價大升至15億,批評「有人」在城規程序阻延,市建局須重新評估項目,疑是為放棄項目賣地造勢,市場估值達130億。民間團體中環街市關注組昨日召開記招,擬定一份「原面積復修及建設創新市集」的方案,並指最快五月向政府提交,促為中環留白,以原面積修復中環街市,以創新市集為主調,讓小店丶本土創意、環保企業進駐中環,關注組成員姚松炎指若原裝復修只需約7億元,2017年動工,最快2019年可讓中環街市內小店開業。
市建局從未真心保育中環街市
政府於2009年宣佈將原列於賣地表的中環街市勾出,交予市建局保育,當時的背景為保留皇后碼頭運動剛結束,已有指市建局不情不願接手,至今6年亦多次希望放棄項目但遭政府否決。不過市建局一直有應對方案,不斷鑽「保育」空子加大發展空間。市建局先於2010年進行的「公眾諮詢」中,指定四個均大幅加建樓面面積的中環街市方案供公眾「選擇」。其中「勝出」的「城中綠洲」方案,原建議只加建一層並設有游泳池,但市建局以「公眾支持」為由,不斷修改方案以求增加可使用的商業面積(並非如《蘋果日報》報導所言方案自公眾諮詢後從未修改)。市建局先在2011年向城規會申請放寬高度限制被拒,後再在2013年以「略為放寬高度限制」申請,在中環街市頂部加建「蛋糕」,總體樓面由四層變八層,大幅發水超過10萬平方呎。雖然申請成功鑽城規會制度空子,但市建局向屋宇署申請圖則時,因違反《可持續建築物發展指引》的指引,遭屋宇署否決圖則,才令項目「拖延」至今,並非因市建局版本所言全受司法覆核影響。
關注組:市建局已浪費市民16億
中環街市關注組成員姚松炎指,中環街市已空置達10年,若不計算時間值,2013年時差餉物業估價署計算中環的租值,以當時1800元1平方尺的樓面租值計算,而中環街市達7萬9千平方尺,單以由地政總署轉讓給市區重建局至今6年時間,已令市民浪費了逾8億,若以已空置的時間計算,足令市民損失高達16億,因此他強調:「保育中環街市是刻不容緩,為市民節省無謂又不必要的支出。」
他又指根據近期的資料數據,每平方呎的復修成本為5630元,以2017年建築成本計算,即已預計有7.5%建築成本上升的幅度,若不加建129,000總樓面面積,而原裝復修只需約7億元。而復修後出租予小商戶的可行性,仿效最近同類型的方案,以七折市值租金出租予小商戶,1260呎租出租,每年可盈餘3700萬,而以四折市值租金租出,就能達至收支平衡。黃英琦亦指用大約5000元租一檔位是「很抵玩」,能為在中環因租金昂貴而無法生存的創意小店提供很好的發展空間。
中環街市關注組另一成員羅雅寧指早前中文大學有三位教授於2009年時曾出版一份名為《大象無形香港現代建築三個典範》的研究,該研究指中環街市為現代建築的典範,大部分的石屎擱板經歷八十多年仍能保存良好,即使有部分石屎爆裂雖修復,「但所需時間一定比在樓上加綠洲快好多。」黃英琦補充:「細節結構都好靚,唔需要拆哂佢做一式一樣的商場先叫復修,而是保留建築物的真確性,我們只需要1938年既建築特色。」
中環街市可推動小販政策
另一關注組成員梁志遠指今年是推動小販政策的好時機,由於小販政策小組委員會在今年3月2日發表一份《小販管理建議》,文件提到香港未來方向原則,包括推動香港經濟發展多元化,重視傳統創意,本土手工藝要有發展空間,可持續發展小販政策,並由地區主導,即民間由下而上建議運作模式,而中環街市很符合這些建議。
關注組成員黃英琦昨日亦在《am730》撰文,指中環畢打街以西並無呼吸空間,原址保留估計花費不多於7億,促市建局放棄加建「賺到盡」,將中環街市重新定位為「香港多元價值和生活的現代市集和創業空間」。
記者:鄧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