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來來來寫賈樟柯]:別到此一遊

文︰曾瑞明

(1)

中國導演賈樟柯一向愛以小見大,透過小人物的故事來描畫時代的氣息與脈動。而浮上地面之作《世界》野心看來愈見鉅大,似乎不只要反映當前世局,更是要通過戲中的人物和地點作為符號,去構築一個理解當前中國的視點︰即作為當前中國人,和所謂的知識份子,怎樣理解在資本主義、全球化籠罩下的中國。

拍攝地點選在北京世界公園,這個聲稱遊客「不出北京,走遍世界」的微型世界。世界之窗、世界公園這類「你給我一天,我給你一個世界」的地方, 固然符合某種便捷的「到此一遊」的庸俗遊者的心態;但其實作為一個電影拍攝者,作為一個電影觀賞者,到底有沒有把《世界》,作為「一遊」當前中國的心態?如果我們真以為電影會幫助我們理解、認識中國這世界,其實依靠的只是一些仿製和縮影。如果我們真以為自己了解了什麼,看到甚麼,其實和那些在北京世界公園環遊世界的遊人未見有本質上的分別。我們了解,但其實又不了解。我們看過了,但其實沒有看到——因為我們看到的都是不能接受的簡化品。

我們在北京世界公園看到概念化、標本化的名勝古跡,有金字塔、有比薩斜搭、甚至在911襲擊倒塌了的雙子塔……這都是「不真實」的,仿造的東西,沒有歷史、憑空人工建造。所以,當我們看到那些在公園拍攝自己在「扶持」比薩斜塔的遊客、拿著蒸餾水的一群保安雄糾糾的橫過金字塔,我們會發笑,這是因為我們覺得有兩種真實(reality)在撞擊,而且我們更清楚知道那一個才是真正的「真實」,所以笑。但,當那些類似卡通的flash出現時,如我們看到趙小桃的卡通人物在飛天遁地,騎白馬的泰生和花瓣一起的詩意畫面,這其實又是另一層真實和敘述的真實撞擊之時,但我們不會覺得有什麼好笑。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我們其實都認為敘述的真實和卡通世界的真實,實甚相近——都是卡通化了、典型化,為描繪一種世界觀,為說道理而服務的人物。但在仿紀錄片模式和粗糙影象之下,我們卻又以為自己是看到一些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和他們的真實生活。而且,《世界》太多人物,太多故事,令我們不相信其實有一個人的故事是特別重要,或者會比《世界》這作品要說明,要描畫的命題重要。

(2)

賈氏的世界觀、思想未嘗不可以如此理清︰在北京世界公園是一個監禁之地,每個人都不自由。當小桃的男性朋友來找她,透過對講機,透過縮少了三份之一的艾菲爾鐵塔,象徵著維護秩序的泰生,都正在監視女朋友小桃的一舉一動。所有人的生活都在這個壓縮的世界進行,吃飯、換衣服、洗衣服、親熱、每時每刻都似有人在監視,即使那些監視者在打瞌睡,他們其實仍舊監視著。這畫面最清楚︰小桃和泰生在舊機倉調情,最有說服力去推掉泰生毛手毛腳的理由,還是怕有人進來。這就是即使沒有人在,還是有人在監視的意思,也即是邊沁的圓形監獄的設計目的。這個世界,既然是一個監禁之地,那裏的人,因此特別熱愛自由,而自由卻意味出走,大家都要辦護照往外國去。但外面的世界是不真的美麗,無人知曉。甚至,這個微型世界或許會更安全,起碼不會受恐怖襲擊。

人們對愛情不信任不用說,就連對語言都不信任了。不斷重複的廣播,那些老掉大牙的情話都展示語言的誤用和墮落。但是,如果以為有超越語言的理解和交流,那卻似乎是一箱情願。俄羅斯女郎和小桃的友誼,完全是表面的。我們不可以因我們看了字幕,知道雙方說什麼,而推斷她們也真的了解對方的說話,那只是錯覺。在卡拉ok洗手間兩女相遇一幕,我們看到所謂的彼此了解,但了解的內容是什麼?沒有內容,有的只是一種互相取暖的寬恕——在軟弱的一刻,俄羅斯女郎竟然要小桃的接受和包容,而小桃也義無反顧的給予,因為她也需要這東西,當她似乎背叛了情郎,而自己可作為寬恕的贈予者正是最大的安慰。無言是否真的容許了解,似仍晦暗不明。但賈樟柯卻甚為明顯的否定語言,甚至肯定無言的力量︰和女友小魏吵嘴的老牛無言並引火自焚,卻有最大的感動力量,最後兩人甚至可以終成眷屬,談婚論嫁。

移民、語言都不是走出那個監禁、不自由的世界的出路,唯一的可能似乎是還是個人的歷史。縱使一切憑空而來,個人的歷史似乎還是可以把握得住,存在自己的記憶,甚至肌膚。趙小桃,回到她初來北京棲身的潮濕小屋,她穿著塑膠的雨衣渡過在北京的「初夜」。而透過無意閱讀泰生的手機留言,並得知泰生不忠之後,重臨此地,無疑是尋根之舉。然而,結果卻瞹昧。泰生也來到這裏並找到小桃,兩人卻未必可以再走在一起︰泰生與小桃都中了煤氣毒。究竟尋根可以令這衝不開的世界死而複生,還是回不了去,導演沒有明確表示。但我也看不出這在個微型世界,簡略世界,有什麼資源可以思考出路。

賈樟柯最肯定的,始終還是無言和自殘這兩種消極力量。悲觀和個人力量過度重視,但制度性的東西我們看不到(這當然與中國的審查制度有關),甚至連一點氣息都嗅不到。我們不知道《世界》的那個世界是在哪邊,其實即使把它放在美國發生,也未嘗不可,就像巴黎鐵塔在北京,也未嘗不可。在世界公園,我們看到沒有歷史,沒有安放於正確時空的名勝古跡,而在《世界》,我們則看到一個制度缺席的光影世界。也因此,賈樟柯在微型世界構築的那個微型世界,是不是真的就可以指涉我們現在居住的那個世界,是不是真的可以以小見大,我是質疑。特別是在北京世界公園這詭譎之地,導演似乎更需要在電影讓觀眾意識到,甚至該著墨,點出自己的光影構築,和世界公園如何有所不同——和如何令觀眾看出不同。這或許是一個嚴苛的要求,但卻是賈樟柯這類嚴肅的導演應會樂意面對的。

延伸閱讀:

1. 文匯報:賈樟柯 開放《世界》

2. 梁寶:賈樟柯的青春殘酷物語

3. 謝曉虹:《世界》

4. 阿野:無間《世界》

5. 阿野:電影的多重身——訪賈樟柯

6. 郭詩詠:飄泊的《世界》

7. 鄭傳鍏:地上世界

8. 鄧小樺:「關於那個時代,好像只說了一句」——訪賈樟柯(上)

9. 鄧小樺:「關於那個時代,我像只說了一句」——訪賈樟柯(下)

10. 西西佛:「蹲」在中國:《小武》所啟示的中國現代性

11. 浩二:《世界》:我可以得到甚麼?創可貼

圖片來源:北方網

------------------------------------------------------

賈樟柯的回顧展已經在藝術中心開鑼,為了贈慶,有關賈氏的文章,包括獨立媒體的專訪,將陸續排隊出場,以饕讀者。留意留意。

而來來來寫賈樟柯也者,就是誠邀各位加入一起寫,一起討論。來稿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