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佛法與罰法

user posted image

萬般帶不走,
唯有業隨身。
自從多年前大隻佬上演後,
不是佛教徒也一樣瑯瑯上口。
於是這句佛偈忽然淪落成一句善向咀咒,
成為姨媽姑姐們口中的道德警世書。
你問我警世書沒有甚麼不好呀?
起碼度人向善啊!
當然沒有甚麼不好,
就像多年前我外甥女家請了一名外傭,
那名外傭來自很落後的村落,
叫她用洗衣機洗衣服,
她就打開機頂蓋放水進內,
將洗衣機當成木盆來用,
還用隨身帶來的木棒打衣物,
衣物洗完清不清潔?
一樣清潔。
好不好?
嗯........
周兆祥博士一定手手。
洗衣機變木盆。
思方變校對。
佛偈變警世金句。
你如果仍堅持說:
「沒有甚麼不好啊,
起碼環保。
起碼沒有錯字。
起碼度人向善。」,
我就一定閉咀敬陪末座。
以前,
我不明白為甚麼佛法要非請不說非誠勿擾,
認為太過保守,
最近我研究一派家庭治療法時,
才恍然大悟!
那派治療法不像傳統的心理治療觀點,
對「到診者」不立刻視為「求助者」,
他們主張先從交談以判別求診者的「真正身份」,
大致上他們將「到診者」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真正的求助者。
第二類是投訴者。
第三類是浮游者。
在這三類到診者中,
只有第一類是真正的「求助者」,
如果你將「投訴者」及「浮游者」當成「求助者」來對症下藥,
保証你事倍功半。
因為「投訴者」目的只是推卸責任,
而「浮游者」目的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後兩者只能間接引導,
等待他們成為一個真正產生一個「求助者」的意態,
你對他治療才真正有「交流」。
才是一種「協作」。
假若他連一點幫助自己的意圖也沒有,
即使你佛法無邊都一樣付之流水,
甚至被當事人依他的「固有系統」解讀成「罰法無邊」。
這就像禪宗「茶滿了」的故事,
你不倒掉你杯中的茶,
別人怎為你添上新茶?
你硬要業隨身,
硬要去西方堆填區做一個千年不化的膠袋,
硬要將佛偈變成警世書、
硬要將思方變成校對、
硬要將創作變成臨摹、
硬要將佛法變成罰法,
我,
一定告老歸田,
自度由他。
將一切榮耀歸千手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