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詩人余光中因有感近年台灣學生的中文程度低落,而和多位文化界名人組成「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呼籲各界重視國文教育,呼籲政府不要以政治手段「去中國化」干預國文教學。他認為,台灣近年過於重視本土化、方言(台語為主)以及 英語(家長從小即送孩子上純英語幼兒園),加上文言文比率降低,以及高中國文時數減少,是導致國文低落的原因。
余光中認為,在本土化及全球化的雙重夾擊下,正統中文在台灣變得岌岌可危。因此,勢必要在其中取得平衡。
余還表示,以台語教學並不能「語同文」,就像香港用粵語教學一樣,使到很多香港人不能和十三億中國人溝通,必須以此為鑑。
余的觀點也惹來台灣一些重視本土派人士的反彈,他們認為余是大中國主義,且 認為余對台語的批評不正確(其實余光中 也是閩南人,不過在南京長大)。
其實,我認為,現今學生語文程度不好,根本就是不可逆轉的全球化趨勢。余光中和多位名家還出了一本書,回憶當年學國文時的快樂。但是現今時代已有很大的改變,現在學生的遊樂消遣太多,對大部分青少年及兒童而言,聲光的刺激怎樣都比文字的魅力大得多。再者,現代學生要學的功課及課外活動又比幾十年前多得多,誰還有那麼多「閒情逸志」去讀古文呢?
所以,要回復余老當年的時代已是不可能,現今目標是學生能習得基本的語文溝通能力已成。
至於余光中說方言教育會降低學生國文水準,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會不會又 落入另一個類似全球化的窠臼呢(即國文 化相等於全球化的角色及威力)?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不管是方言還是國文,都是在學中國字。
蕭雅
明報 200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