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及文/朱凱迪]
編按:記者朱凱迪寄來非常珍貴的伊朗報導,刪節版本曾在明報刊登,本文是全文。
伊朗首都德黑蘭是個人口過千萬的謎宮,在毒日頭的暴曬下,筆者不知已迷了多少次路。不過怎麼也比不上德黑蘭的政治謎宮那麼令人頭疼。所有德黑蘭人都在談論明天舉行的總統選舉,大都預料七十多歲的前總統拉夫桑賈尼會勝出,但是很少聽說有誰說會投他一票,反而要投改革派候選人莫因﹝mostafa moein﹞,讓拉夫桑賈尼「明白自己不受歡迎」。改革派總統哈塔米上台這八年到底發生什麼事,令伊朗人民要這樣迂迴地表達意願?
一位伊朗外交官之前對筆者說,這次選舉是多年來最有趣的總統選舉,候選人逕渭分明地分成三派,八個中有四個是伊斯蘭保守派,三個是繼承哈塔米的改革派,再加上中間路線的拉夫桑賈尼(其實是宗教色彩較淡的經濟自由派),是不同政治思想的一次真正交鋒。然而當你親身來到德黑蘭,你會得到另一種印象:德黑蘭簡直成了拉夫桑賈尼城,或者在辦拉夫桑賈尼節。他的辦事處多如香港的seven-eleven。原來都是做生意的商舖,拉夫桑賈尼幾個月前還未決定參選,老闆們已自動獻出舖位。數以百計的辦事處每天派出數千至上萬的海報,可以猜想宣傳攻勢有多利害。
的士司機說「拉夫桑賈尼是伊朗的皇帝,有財力,有政治權力」、搞建築生意的ehsan說「不要問拉夫桑賈尼是左派還是右派?他是一切。這根本不是選舉,拉夫桑賈尼一定贏。他從一開始就在最高的位置,伊斯蘭革命時是中 央革命委員會委員,然後當國家部長,國會議長,總統,協調委員會主席,然後現在又捲土重來選總統。」
讀者會奇怪,拉夫桑賈尼身為宗教教士,為什麼這麼有錢有權?道理很簡單,伊朗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經濟都掌握在伊斯蘭政府手裏,當中有很多生意是以宗教慈善基金的形式控制,這些基金涉足所有生意,包括可口可樂在伊朗的工廠。這些生意都由宗教教士當老闆,拉夫桑賈尼在這個系統的核心打滾了二十六年,經濟影響力除了革命領袖哈梅內伊之外無人能及,儘管他說自己什麼都沒有,只在聖城庫姆有一幅小小的地。
但是,不要以為宣傳攻勢利害就等於拉夫桑賈尼很受歡迎,可以像哈塔米在一九九七年那樣一鳴驚人贏得七成選票。在去年第七屆國會選舉德黑蘭選區,他於約三十個當選名額中幾乎包尾。現在無論是拉夫桑賈尼競選辦公室的人,或者是街上的老百姓,都不會說拉夫桑賈尼受歡迎,而是說在眾多候選人中,他最有權力推動政策。拉夫桑賈尼辦公室一位監督表示:「現在伊朗需要有能力做事的總統,拉夫桑賈尼在這個危險的時刻站出來,就是要穩定局面,獻出自己生命最後的日子多服務國家四年,在伊朗史上留下英名。他是沒有連任的打算,只做一任,完成自己的歷史任務。」
伊朗青年權益委員會主席德克干﹝saeed dehghan﹞指出,哈塔米的八年令伊朗社會開放了很多,女性權益提高了許多,這些改變是不能因保守派選上總統而逆轉。但伊朗人同時又明白,在目前的伊斯蘭制度下,掌權的始終是革命領袖一系的人物,他們不可能在短期內容許更多政治改革,於是好一些人轉為更加關注經濟和生活質素,要求過舒適的生活。大家不抗拒拉夫桑賈尼當選「是因為他在這方面effective,這是從很實際的角度出發看問題。」
七成伊朗人八年前對哈塔米的改革寄予厚望,以為人民力量終於重新在伊朗抬頭。但大家不久便發覺,伊朗政體根本不能接受一位與革命領袖為首的保守系統為敵的總統,總統甚至民選的國會被非民選系統箝制[候選人經審查],通過的改革議案被否決,哈塔米被圍攻,政治能量都在內耗中浪費掉。那可以怎麼樣?當翻譯的OM 先生的想法就很普遍。他知道在目前的情況下能與革命領袖抗衡的只有拉夫桑賈尼,亦明白拉夫桑賈尼在無孔不入的影響力下很可能當選,能做的就是盡量降低其得票率,降低其認受性,讓他贏得辛苦,讓他明白伊朗人根本不喜歡他,讓美國和歐洲能有理由向伊朗施壓。有的則對政治心死決定不投票,有的則決定高調地杯葛選舉,官方的調查顯示投票率太約只有五成左右,將是歷屆的新低點。而多項民調都顯示,拉夫桑賈尼只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支持,不能在第一圈中得票過半當選,很大機會要跟莫因或前警察部長格利波夫﹝qalibaf﹞其中一位進入三個月後的第二輪投票。
原來拉夫桑賈尼的優勢就不穩固,而在這個三十歲以下人口佔三分二,而且十五歲就可投票的國家,意外更是隨時可能發生。儘管有人妥協有人心死,還是有許多年輕人,特別是在學的中學生和大學生相信伊朗應該繼續有一位旗幟鮮明的改革派總統,繼續向保守的宗教系統撞擊,莫因已成了他們新的哈塔米。最大改革派政黨伊朗伊斯蘭參與前線的中央委員會秘書長哈伊達里﹝hadi heidali﹞表示,現在不是妥協的時候,「我們去年已失去了國會﹝因親保守派的憲法監護委員會取消了大部分改革派候選人的資格﹞,如果連總統職位也失去,最後連透氣的機會都沒有。」莫因的女發言人格來伊﹝kulaii﹞向筆者表示,現在最重要是將那些灰心不投票的人找回來,「沒有任何方法比建制內的改革更好。」
周二舉行的莫因競選集會顯明他們仍然力量十足,最重要是因為不斷有新血加入。二萬多名參與的年輕人充滿了活力,女生們個個大膽敢言,與伊朗女人的傳統形象有天壤之別。他們有些年紀少少便積極參與政治,德黑蘭街頭有很多莫因義工團派傳單﹝莫因沒有拉夫桑賈尼的銀彈,競辦事處少得可憐﹞,儘管在伊朗搞學生運動仍然隨時要面對警察或宗教保守分子的襲擊。還在唸中學的格利索迪﹝ghalizadeh﹞第一次參加改革派政治活動,戴着墨鏡振臂高呼釋放政治犯,分外惹人注目。「父母不希望我出來,他們說這沒用的,但我還是相信我的一票可以改變這個政府。」另一個青年說:「許多杯葛選舉的學生都是進過監倉受過苦,對這個政權不再存希望。我也受過警察的打,但我認為我們還不能放棄。」集會結束後學生們試圖衝過警方的障礙操到市中心革命廣場示威,嚴陣以待的警察和革命衛隊馬上行動,揮舞長棒驅趕,數名帶頭的學生被捕。和筆者一起採訪的日本記者亦捱了革命衛隊一棒,我笑說這一棍令他親身感受到伊朗青年改革運動的滋味。
今天的伊朗就是充滿着這樣的矛盾。一方面很開放,年輕人在的士上向中年司機講解歐洲的兩黨民主制;大學女生人數比男生還多,大部分女生可以選擇自己的職業和丈夫,參與社會運動。但另一方面,革命衛隊的大棒又分分鐘給你來一下重擊,政治犯多不勝數,箝制女性自由的法律依然存在,宗教保守派控制經濟和政治。在矛盾中,筆者還是相信改革派評論員胡辛的話,無論誰當上總統,都不能將政治和經濟自由的勢頭停下來,「因為改革是來自人民,不是來自官府的。」
﹝明天談伊朗在中、日、美角力中的重要角色﹞
記者朱凱迪 德黑蘭報道
圖片一:六月十四日改革派主要候選人莫因在德黑蘭舉行了大型集會,顯示伊朗改革派仍然有不弱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