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今年七一訴求缺乏重心?

今年七一訴求缺乏重心?

文:陳韜文、鍾庭耀、李立

今年7月1日民間人權陣線再次發起遊行,約2萬人參加。由於人數遠少於過去兩年,所以沒有產生很大迴響。在香港經濟好轉、董建華下台、新特首民望高企等環境因素下,遊行人數下降理所當然,但反過來說,在那麼多「利好因素」下,仍然有2萬人遊行,其聲音實在不容忽視。

究竟今年遊行人士的訴求包括什麼?是否有如傳媒報道及評論所指般模糊不清?今次遊行對香港民主運動有什麼啟示?承接過往兩年的遊行研究,我們於今年七一遊行再次進行現場調查,希望為以上問題提供一些答案。

在方法上今年的調查與過去兩年沒有太大分別,共訪問599名遊行人士,回應率79%,其他研究方法資料可參閱港大民意網站的「七一遊行專頁」。

結果顯示,今年七一遊行參與者人口特徵跟過往兩年大同小異(表一)。約70%被訪者是男性,52%被訪者有大專學位,專業及半專業人士佔遊行人士約三分一,文員及服務人員佔25%。社會階層方面,中產階層人士佔57%。換句話說,在一定程度上,今年七一遊行參與者仍然以具高等教育的中產專業人士為主。

不過,今年參與者的平均年齡較過去兩次為高,基層參與者比例上亦較過去兩年為多。在強調中產階層參與的同時,基層對遊行的支持不應被輕視。

基督及天主教徒非 大幅下跌

另一點值得留意的是遊行參與者的宗教背景。民陣讓「同志組織」帶隊的決定,遊行前被一些社會組織批評,亦有評論認為民陣的做法會影響一些有信仰人士的參與意欲,策略上並不明智。

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七一遊行參與者有16%是基督教徒,8%是天主教徒。04年則有21%為基督教徒,10%為天主教徒。換句話說,今年七一遊行具基督信仰的參與者比例的確降低了,但也不是大幅下跌,仍佔遊行參與者的四分一。這批人士中可能有不少人並不接受同性戀,但他們的參與卻顯示他們並不介意在爭取民主這問題上和擁有不同價值觀以及生活方式的人士攜手合作。這應當可以說明香港的民主運動的確具有包容的性質。

當然,以上說法假定了今年的七一遊行是以爭取民主為中心的,是香港民主運動的延續。在七一前後,一些媒體的報道及評論則指今年的遊行主題分散及不清晰。到底事實是怎樣?

在調查中我們問及參與者對不同訴求的認同程度,從表二可見,所謂主題分散及不清晰的說法其實站不住腳。

民陣今年高舉的是爭取民主及反對官商勾結的旗幟,調查顯示,高達77%參與者指「爭取香港早日實現民主」對他們參與是次遊行「非常重要」,認為「爭取07 及08普選」非常重要的亦佔66%,認為「反對中央對香港的干預」非常重要的有60%,認為「反對官商勾結」非常重要的佔55%。

在以往的評論中,我們曾提出爭取民主是近年大型遊行參與者的「最大公約數」的說法,意思是說縱使遊行參與者的確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訴求,但爭取民主是他們在其他訴求以外最大的共同訴求。但對於今年七一遊行而言,就算是「最大公約數」這觀點也可能低估了遊行人士訴求的單一性和集中性。

從表二可見,認為「為了爭取自己所屬團體的訴求」對參與遊行非常重要的根本不超過五分一,認為各種各樣的「其他訴求」非常重要的也僅超過四分一。換句話說,雖然七一遊行有不同的團體為自己的訴求參與,而在傳媒加以報道之下,遊行訴求像是五花八門,缺乏重心,但若果我們將焦點放在遊行市民本身的想法上,我們會發現真正帶着「爭取民主」以外的訴求而參與今年七一遊行的市民,其實是遊行隊伍中的小數,而廣義和原則性上爭取香港民主,以至狹義和具體地爭取07、 08普選,都是遊行人士非常認同的訴求。

(七一調查比較系列之一)

《明報》

200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