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二手物品的永恆挑戰

二手物品的永恆挑戰

我本人比較奇怪,認為好東西就是好東西,一手二手沒什麼關係,怕髒便洗一下抺一下就好嘛。一手或二手,就跟顏色,大小,造工一般,只是物品其中的一些特徵/特性。
但相信對大部市民來說,二手就已經是「睇都唔想睇」的死罪,還談買?!哀哉。
而中間派的,大多「睇錢做人」。

曾經到過一間小二手店,貨品價格不低,不少東西的價格我覺得都夠買個新的了。
且不論店主背後定價的理由/方法為何,就現在事實來說,似乎很多貨都很難出(有人買)(除非真的有很有心的環保人士大力支持,或人們不知到外面市場上的價格)

這似乎不太健康。

想二手物品流通得好,一定要具競爭力,不能比新品遜色(很多)。
競爭力例如,名星的戲服/遺物,已停產的東西。而對一般物品來說,就是價格要(夠)便宜(服務一下中間派)。

二手品和新品互相是替代商品(*),而它們的決鬥是慘烈地永恆的。
如果你想添一個櫃,買了二手的話,就不會買新的;買了新的話,就不會買二手的。簡單來說,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如果前者比較多人buy的話,就是比較環保些囉‵)

而很有趣的是,因為有時間有未來,所以「挑戰者」新品會不斷出現,而它們又很快地被人(我們)標示為「二手」而又加盟到二手商品之中成為同盟,繼續跟往後的「挑戰者」新品II決戰。

二手商品同盟們!還撐得住不斷的挑戰嗎?
總括來說,二手物品的市場不易玩~~大家一起思考和加油啦!


替代商品(英語:substitute good),是市場學的名詞。指能帶給消費者近似的滿足度的幾種商品間具有能夠相互替代的性質,若A商品價格上升,則顧客們就會去尋求相較於A商品便宜的,並且能帶來相似滿足度的B商品購買。例如在火車票價格持續上漲到一定的高度時,人們會轉向乘坐飛機。或者,在牛奶價格上漲時略微少購買一些牛奶,這欠缺的一部分需求轉以奶粉來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