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中大學生會「反對偽國際化,要求民主咨詢」記者招待會報導之一

周日低溫,民間記者感冒未癒兼頭痛,本來不宜拿自己的身體到空氣指數高企的鬧市犯險,但中大學生會就「反對偽國際化,要求民主咨詢」在位處旺角的基督徒學會舉行記者招待會,身為校友,還是到場力撐。消息是早一日才從他人處間接得知的,在記者會上看見同學們一臉倦容,便明白同學們要在課餘擠時間跟有強力官僚架構文宣機器全力支援的校方過招打輿論戰的艱辛,掛一漏萬,在所難免。

記者會二時開始,狹小的空間坐了約二十多人,在人數上台上的比台下多,其中包括捍衛中大理想小組的成員梁淑美及覃俊基、中大學生會幹事胡浩堂及副會長王紫芽、社工系學生蔡恆壹、哲學系學生戴遠雄、翻譯系學生伍幸儀、藝術系學生丘梓蕙、來自內地的政政系學生王向真、中大校友黄世澤等等;至於台下,除了身兼校友的民間記者外,則清一式的只有記者。

事情的背景以及始末
中大學生會幹事胡浩堂首先交待事情的背景以及始末:學生會在今年一月二十六日從非正式渠道得到一封由中大副校長兼「學生多元化督導委員會學務及課程支援專責小組」召集人楊綱凱發給各系系主任及本科課程主任的信件(按:根據中大學生會提供的信件影印本,信件原本的發出日期為一月四日),得悉校方早於去年十一月三日已透過電郵要求各系表明會否於2005/06年參加招收非本地生計劃,而決定參加計劃的學系則須於一月二十二日以前,開列2005/06年的課程清單,並標明課程所採用的授課語言;在同一封信件中,楊綱凱副校長指出,若學系決定招收非本地生,「唯一」的條件是:

(a) All lectures in required courses are offered in English. (If several parallel sections are available, then at least one section is conducted in English.)
(b) For required courses, at least one section of every tutorial, exercise or laboratory is conducted principally in English.
(c) Sufficient (but not necessarily all) elective courses are offered in English, to enable students to fulfil the programme requirements.
(d) All examinations for courses taught in English must have an English version.

胡浩堂指出,他們對於決策過程的這種急和「由上而下」感到震驚,而不少教授亦表示未有被知會;事態緊急,於是中大學生會發起了連串行動,其中包括印製號外、於一月三十一日發出名為〈哭中大──致中大師生的公開信〉及聯署聲明,至今為止,聯署巳取得千名校內外人士的簽名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以上信件的〈附錄1〉,「學生多元化督導委員會學務及課程支援專責小組」的執行秘書向各系發出電郵的日期應為十月二十八日,而十一月三日則應為各系回覆校方該系是否參加招收非本地生計劃的最後限期;由此推斷,胡浩堂所說的「不少教授亦表示未有被知會」,也就不足為奇了。

此外,若果我把以上信件與楊綱凱副校長於一月二十七日向全體教師發出的信件作比較,我們會發現有關教學語言的部分,在a項中已作出了一些「微妙」的修改,由” All lectures in required courses are offered in English. (If several parallel sections are available, then at least one section is conducted in English.)” 修改成” All lectures in required courses must have at least one section taught in English.”; 而發信的對象,亦由「各系系主任及本科課程主任」變成「全體教師」。

以「誤解」作回應以及「補鑊」式的回應
胡浩堂指出,事情發展至今,校方不斷透過新聞稿、聲明,指學生會誤解校方政策,實在令人失望。

不過,從事情的新近發展,校方似乎有些微的讓步跡像;胡浩堂指出,劉遵義校長在上周與各系系主任開會後,據悉巳於二月十七日(上周四)去信所有老師,表示各系有兩個星期時間,覆議參與招收非本地生計劃的決定,回覆限期為三月一日。他認為這是「補鑊」式的回應,況且兩個星期時間根本不足以作出充份的討論,校方的手法儼如「西九龍」事件的翻版,但咨詢期比「西九龍」計劃還要短。他舉例指出,國際一流大學如北大曾就改革教員聘用制度,推出前後至少的兩份咨詢文伴,有超過半年時間讓校內外人士作討論,並在收集所有意見後,作出修改,重新咨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