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PX——要比公民社會再前進一步
文/左楠@破土工作室
2007年3月,一場反對PX項目落戶廈門的行動悄然而起。因爲一位專家的權威認定,大家把PX(全稱對二甲苯)理解爲危險化學品和高致癌物。於是人們紛紛認爲,「在廈門海滄開工建設的PX項目中心5公裏半徑範圍內,已經有超過10萬的居民。該項目一旦發生極端事故,或者發生危及該項目安全的自然災害乃至戰爭與恐怖威脅,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便有了一場可以寫入中國公民社會行動史的廈門人民「散步事件」——反對PX項目的廈門市民用茶余飯後時間聚集到市區中心或標志性的地段,談論著他們共同關心的話題,有的甚至舉起了反對PX項目的牌子,當事件持續了一段時間,市政府再也擰不過老百姓,2007年12月廈門召開PX項目公衆座談會,決定停建PX項目。而化解「散步」風波後,2008年1月20日,國家環保部正式批複翔鹭集團的PX和PTA兩個項目,確認落戶在與廈門相隔近百公裏的漳州古雷半島。
這場事件被譽爲公民社會的勝利,表現出市民自發的團結力量。並且它一直在發酵並擴大,去年3月30日,廣東茂名街頭爆發反PX遊行。同一時間,百度百科上也上演了一場PX詞條的爭奪戰,以清華大學化工系學生爲主的學院派,晝夜捍衛PX低毒的定義。清華的學生們難以理解,從廈門到大連、從彭州到茂名的市民,爲何把PX這個普通的化學名詞,一個毒性與咖啡差不多的東西,變成了劇毒的致癌物。
當然過程中也有基層政府的聲音。《人民日報》在2013年8月的一篇報道中稱,有政府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引進大型化工項目並非易事,如果不能落地或開工,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富民項目就變「大包袱」,「公共設施建設要花錢,本地就業需要企業吸納,如果項目終止,老百姓受損失,政府公信力也被削弱。」同時,該報道表示,民衆對於PX的抵制與恐慌主要來自「項目決策程序不夠透明;公衆對環評、安全、監管不太信任」,「公衆情緒存在一定程度的理性缺失」。
事件走到這一步,已經與PX兩個字眼無關了,一場專家寫提案帶頭,市民以行動上街,學生在網上叫板,政府發聲喊冤的風波,完整的展現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爭奪戰。不少人爲之感歎的是:這是一場公民社會的運動——專家、市民與學生,爲了自己專業理想、生活安全,運用各種非商業非官方的手段進行聯合,各抒己見,並開始制約與行政與市場的力量,影響工業的決策。
然而事情還沒完,2013年7月30日淩晨4時35分,福建省漳州市古雷PX項目一條管線發生焊縫開裂閃燃,此後火勢被撲滅。2015年4月6日晚7時左右,古雷PX項目突然再次發生爆炸。據網友稱,火光衝天,距爆炸點30公裏有明顯震感。
爆炸事件發生後,又有專家出來表示,PX是低毒的,生産過程是可以做到安全運行的。「之所以會出事,是因爲沒有按程序辦,設備材料的質量出了毛病。」更有專家指出,國內用於大型石化企業的一些設備,包括閥門、管件、焊接跟國際上有差距。更有些專家指出,國內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設備的可靠性決定著相關生産的安全標准以及防護能力不能和國外接軌。
事已至此,太多的聲音魚龍混雜,使得這一項工業發展的策略到底應不應開展、怎麽開展顯得更加的破朔迷離。更讓我們不得不反思:這明明是一場政府、專家、市民、媒體和學生都積極參與的公民社會運動,在各方面競相角力的博弈中,人們到底都沒有弄清楚這個問題的眞相,形成最大普遍接受的決策。這是否正是證明了所謂民主的低效率?甚至,我們可以大膽想象與質疑——公民社會就是社會發展的終端嗎?
很清晰的是,在PX的項目決策中,我們沒有看到一個理應成爲主體的群體——參與PX工廠建設與管理的工人,按理來說,他們只有清楚生産的流程——哪個部分薄弱可能産生爆裂或泄露、PX用於什麽、是不是有毒有害、生産過程可能産生什麽危險。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以及確保生産的順利進行。可是,在事實的決策過程中,無論是建廠決策還是管理決策,都沒有他們的聲音。他們的失聲有兩種原因——一是工人在生産過程中沒有話語權;二是工人根本就被物化爲了生産工具,不了解生産過程會對自己和環境造成的危害。當然,二者極有可能是並行的。
這便是我們要在公民社會運動基礎上再往前走一步的原因。在關於PX的公民社會運動中,參與民衆「散步」的,並不是參與PX項目、付出艱辛勞動的工人,也少有被PX直接奪走田地流落異鄉打工的農民,更多的是因爲專家的意見而覺得自己生活可能會被影響的中産市民,他們的訴求脫離於直接的生産,而只是基於一種感受,當更多的專家、權威人士以不同的聲音與姿態出現時,這種聲音就極容易被打散。
同時,基於公民社會的分析,這是獨立於政府和市場之外的第三種力量,但工業發展這樣的事情,本來就是被多元因素影響的,在市場利益主導的前提底下,市民的聲音是渺小的,廠內的民主與工人的力量又不被列入社會力量之中,只是從屬於市場力量,聲音微乎其微。生産管理中出現纰漏,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在所難免,於是安全事故接踵而來,同樣影響著市民的生活,但此時即便再爆發公民社會運動,也不過是馬後炮了。
在面對PX的事件中,我們看到了比較強有力的公民社會力量,卻在兩起爆炸事件中顯得格外羸弱。出離於工業生産之外的社會改變力量終歸是間接的、無力的,要眞正有所改變,需將公民社會的民主力量、結社自由從非生産的社會領域拓展到廠內,拓展到生産空間中,讓工人掌握技術、把握生産、參與決策,這樣出來的工業政策、發展方向以及管理形式,才是高並且准確的,而無端的科學爭論,以及突發的安全事故,才能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