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電子監控

RIMG0305

離開香港到日本前看了一篇文章,提到上世紀在共產國家生活的人都活在監控的恐懼/幻想下:就算自己已是非常「聽話」,也會假設中央已經為自己開了檔案。這個檔案在出其不意的時候便會成為罪證,帶來麻煩。

在包括香港的所謂自由的國度裏,「對人民的監控」經常是用來指摘敵國的論點,那不單是五十步笑百步──檔案和黑名單這回事,到處都有,像我這樣的無名小卒也被列入日本政府的「名單」。無論是民主還是專制地區,以保安之名的監控網絡在新科技的支援下早已全球化,並愈織愈密,電影《未來報告》的城市監控場面,幾年前已於美國出現,再被移植到北京以至毗鄰香港的深圳。出入內地的香港市民,或許早已跌入監控網內而不自知。

對監控網絡發展趨勢的認識,是反省和批判的開始。由遠至近,先談北京。

近日內地報章刊登了數以百計歌頌北京奧運保安技術的報道,以下隨便抄錄一段:「在場館入口,電子門禁、指紋織別可以分級保證不同區域的安全管理,人臉識別可以防止破壞分子進入,電子探測器可以杜絕危險物品進入賽場;在場館內,散佈在各處的、種類繁多的物理、化學傳感器隨時保持高度警惕,而帶有行為識別、人臉識別的監控攝像頭則巡視每一個角落。」(《中國婦女報》7月16日)

生物特徵辨識技術是當代監控科技的熱門項目,從功能上說主要分兩類。一是認證(authentication),即個人主動提供指紋、面容、聲線等生物特徵以確認身分;二是辨識(recognition),即把人群中每一個的生物特徵(面容)與數據庫(database)配對,搜出目標人物。一般企業和個人對前者較有興趣,而國防或警察機關的人,自然更重視後者。

這不單在技術上可行,而且整個電子監控網絡也在全國各城市建立中。深圳市便在2006至2007年間,在全市幾乎所有公眾地方設立了20萬個閉路攝影機﹝上圖﹞(包括網吧,巴士亦將全面安裝),影像接駁到公安局的監控系統。筆者上月走訪一間替深圳市政府做保安系統的科技公司,那裏的職員表示,現在不單大城市,連小縣城也大力投資建立電子監控系統,而且監控技術亦由舊式的拍攝錄影,強化至配備人臉辨認技術(facial recognition),並已安裝在部分深圳市商場的門口。即是說,只要電子監控網絡一就位,政府隨時可以「upgrade」加入人臉辨認功能,不單做紀錄,也可以用來認人,而在街上行走的你我,根本不會察覺。

剛才提到,要在人群中確定某人的身分,需要跟已有的數據庫進行配對﹝recognition﹞。公安局目前有什麼樣的人臉數據庫,筆者當然不得而知,但香港市民的人臉資料,則肯定是其中一個最大的人臉數據庫。大家有沒有留意,自2005年開始,深圳邊境增設了電子通道,選用此服務的回鄉證持有人需要先被機器掃描面容及指紋。按內地媒體報道,目前已有一半的過關旅客使用電子通道,累積起來的人臉及指紋數據,隨時已超過100萬。

當然,這個人臉資料庫按道理只會用作過關認證(authentication),但問題是,內地似乎並沒有法規保障這些資料,確保不會被連接到內地其他城市的官方監控系統。筆者致電深圳市口岸辦公室查詢,接電話的值班室職員僅表示:「這裏是國家的機關,絕對不會讓香港人的生物信息泄漏,會好好的保存,這是邊檢的責任……我們內部有規定怎樣保護信息,有嚴密的監管,你放心。」不要怕、只要信。不知道有份開發此系統的香港公司,有沒有要求深圳市政府確保香港人的生物特徵資料會受到法律保障,還是已跟深圳市政府同聲同氣?﹝註一﹞

北京城在奧運前夕變成了大監獄。不要以為事不關己,電子監控網絡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在各地蔓延,在社會製造出新的「聽話」氣氛,我們這個愈來愈右傾的城市又怎能例外?

註一:香港偉清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在網頁的大事曆中指出:31 August 2006 TTI投资于北京清华大学电子系的人脸识别技术现应用于罗湖口岸的旅客自助查验信道系统中。系统利用人脸识别及指纹识别以查验过关旅客的身份。此系统已应用于罗湖口岸的180条及珠海的36条旅客自助查验通道。旅客平均不需要十秒钟便可顺利过关。

原刊七月十九日明報論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