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月16日的「驅蝗」行動之後,「港獨」陣營再度組織攻勢,發起了3月9日在旺角鬧市進行的所謂「愛國愛黨大遊行」,而且行動模式更進一步,為了表達諷刺意味,除了事先張揚「國人用國貨,不要來港消費買洋貨」的邏輯,遊行當日共產黨旗和前國家主席毛澤東的肖像竟大片地出現於香港街頭,一時間蔚為奇觀。「愛國」陣營則沒有像上回一樣組織針鋒相對的歡迎內地遊客的行動,而且他們對於「港獨」陣營事先張揚的邏輯,至今除了指出其為無事生非之舉外,尚沒有作出更有力的反擊。
亂放空槍只會加深矛盾
近年陸港矛盾之所以持續深化,原因在於回歸以後的日子普遍港人的生活水平持續下降令社會出情緒升溫,港人求變心態日盛,生活水平下降的問題可以肯定關係到經濟因素。與此同時,內地人來港旅遊購物消費卻發生了上升趨勢,於是部份港人將兩種趨勢以某種因果關係聯繫起來,將怨氣向着內地人發洩。本會認為,兩種不同趨勢不過是兩地經濟運作所產生的結果,如果大家不在經濟方面在找原因,卻在意識形態上面亂放空槍互相指責,只會令社會陷於無休止的爭吵,製造更多的噪音擾亂大家的思維。
「港獨」方面提出上述的邏輯作為諷刺點,也許純粹為反諷他們某的反對者為反對而反對,不敢正視內地官僚腐敗以及充斥各種「假冒偽劣」商品的基本事實;又或許是有意識地向「愛國」陣營開個玩笑,因為內地人來港購買的確實以進口商品為主,而「愛國」陣營2月16日的行動表達了歡迎國內同胞之餘,客觀上還擁護了他們來港買「洋貨」的行為。歷史上,殖民地國家反對壓迫的愛國民主運動往往發生人民自發抵制壓迫國家所進口貨品的情況,如今一場擁護國人買「洋貨」的「愛國」運動確實有點「表錯情」的尷尬。無論如何,對於「港獨」方面的真正動機,本會沒有必要妄作武斷,我們就他們的思維模式作出以下三點忠告。
以否認國民身份抗衡官僚腐敗不切實際
其一,就算他們真誠地反感內地官僚腐敗和各種造假現象,將官僚腐敗份子以及製造「假冒偽劣」的奸商視作中國的代表,然後自己否認中國人身份的邏輯都是不足取的。假如認為每天幾十萬的人流全都是權貴奸商,既然他們的財富來得那麼輕鬆容易,卻不時親身跋涉來港購物,豈不作賤自己?又或者說每天來港都是不同的人物,這不是說國內存在上億計的權貴奸商嗎?簡直就是荒天下之大謬!
觀乎「愛國愛黨大遊行」當日的情況,參與者在各方面的佈置上實在花了不少心思,如果能將這樣的心思進行客觀的調查研究,自會發現來港旅遊購物的絕不限於國內的權貴奸商,還有大量的普通市民。任何有中國血統的港人都有權單方面撇開自己中國公民的身份,但是中國土地上發生的事情卻不會撇開他的,無謂自欺欺人。總之,要對抗官僚腐敗,全國人民必需團結抗爭,煽動分裂的言行不可能引起共鳴。
其二,內地人之所以大量來港購物的原因也不限於權貴奸商們非法聚歛財富形成強大購買力,以及內地人對國貨失去信心。其實很多外國名牌早已正式登陸內地市場,如不計較價錢的話很多商品在國內也買得到,而更重要的是,就算是普通食品和日用品,它們的價格在香港大都比內地為低(這個關鍵因素日後再作分析),於是對內地具一定消費能力的中產階層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尤其是鄰近城市的居民頻繁地來港購買一般消費品,也為「水貨產業」的「套戥」活動提供了條件。以非常手段宣洩個人情感故然痛快,但肯定無助於辨清導致社會問題產生的原因。
其三,抵制洋貨的歷史背景包含着血與火,絕不適宜作為鬧着玩的題材。過往西方以炮艦政策叩開清政府的大門絕對不是為了向中國送來現代文明,相反,他們的目的是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如同他們在別的殖民地幹的事情一樣,為的是掠奪資源和原材料並為本國商品打開市場謀取利潤。殖民地人民則淪為服務於外國產業的苦工,各國人民為反抗外國侵略付出過很大的代價,拿出抵制洋貨來鬧着玩,其實是拿一切受過殖民者蹂躪的國家和人民來開玩笑。
資源流失是國家面對的一項危機
批評過後,我們倒要感謝「港獨」陣營在反面提醒社會各界應在經濟形勢上面去分析國內存在的禍害。這裡我們就洋貨問題舉出兩個例子說明一下,首先是名貴的鐘錶珠寶皮具等奢侈品,這類商品的售價遠高於其生產成本,中國的消費者購買這類商品明顯有利於國外的品牌持有人,其次是手機、平板電腦等時尚電子產品,中國備妥了廉價的勞工和原料,生產的成品屬外資公司所有,而產品最終向國人銷售,賺錢的又是品牌持有人以及為其效勞的代工廠主。
反觀中國對外出口的是什麼呢?是廉價的輕工業產品,靠的完全是壓低勞工工資讓產品得以低價傾銷;又或者是將進行過粗加工的原料出口到外國,經過外國技術精加工生產的設備或者消費品再次回到中國。就是說中國從事的是技術要求較低而利潤率同樣較低的產業,外國向中國輸出的則是利潤率較高的奢侈品和高端工業產品。
中國對外貿易的模式累積起以萬億計的金錢符號,令人覺得中國有買得起全世界之勢,似乎國家真的強大起來了。可是一旦着眼於實物往來,大家就會發現其實與以往殖民地不等價交換的經濟模式是非常類同的,廉價出售國內的資源並高價引入外國商品,發生的是資源向外淨流失,中國勞工苦幹生產的商品由外國消費。市場化的深化則導致多年積累起來的國有資產進一步落入外資控制之中,許多國產商品也是中外合資的產物,國內的生產技術進步其實以付出很大的經濟代價正式引入或者模仿而達到的,而且人家絕不輸出最核心的技術,讓中國永遠跟在自己後面不斷的「交學費」。中國遭受「列強瓜分」原來並不是遙遠的過去,也不是未來可能發生的危機,而係實實在在經已上演的客觀事實,只不過發生在經濟領域上而未受注目。
內地勞工受到雙重剝削
以往的殖民地是在外國武力壓迫之下被迫就範的,而目前中國是由決策者主動操作的,同時尚得到國內陶醉於「大國崛起」,為數不少的部份國人所擁護。然而目前國內的過剩資本明顯沒有買起了全世界,反而跟外資一道湧入了自家的股市樓市以至商品市場造成各種泡沫。
其實國家強大與否並不取決於人們的觀感,而取決於科技水平,沒有尖端的科技就不會有可作民族支柱的產業。況且當今的貨幣制度只是代表着信用關係,歐美雖然債台高築,若然找出理由賴債的話又如何呢?近年西方社會催迫人民幣升值就是要中國無條件勾銷歐美的部份債務!更何況國內的地方債也達到很高的水平,有人說得準一旦「爆煲」會有什麼後果嗎?大家相信歐美的經濟學家會作出「救中國等於救歐美」的判斷,然後其政府大舉買入中國國債嗎?
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內地勞工為世界經濟作出巨大貢獻而工資卻那麼低,所表示的是他們遭受到來自本外地資本嚴重的剝削。結合上面的情況就是說內地勞工所創造的物質財富,他們自己只佔有很少一部份,保留在國內資本家和由外資帶走的就佔大部份,外國商品重返內地再次套走一筆。國內嚴重的腐敗問題,則是對勞動階層所創造財富的再瓜分。我們可以判斷,中國面臨的主要危機並非各種國土或者統獨問題上面的「口水仗」,而潛伏於基層惡劣的處境。如果官方愛理不理,民間的愛國者又終日熱衷於口舌之爭,這不是叫人尋求其他勢力的幫助去解決自身的生存問題嗎?
「愛國」陣營的領軍人物總強調外國勢力千方百計要分裂中國,卻不向決策者提出有關勞動階層面對的剝削正日益加深,以及中國經濟上非必要地大舉「援外」的忠告,如非受惠於目前的經濟模式而麻痺了神經,就是沒有充分認識到對國家命運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全國的人民大眾,各種輿論確能影響人民對國家政權的觀感,但同樣關鍵的是一個政權在照顧什麼人的利益。
對於陸港矛盾的分析,至此暫告一段落。上面談到的是一些基本國情和部份意識形態問題,下回我們將分享研討會對各界關注的官僚腐敗問題的看法。
民間國民教育研討會
2014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