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電視娛樂新聞,畫面上是坐輪椅神情呆滯的何鴻燊先生,報導員卻說是笑容滿面,千語萬語卻不敢觸碰賭王已入暮年的暗淡事實。
這不是個別的語言現象。最近網站最讓我注意的文章,是<精英運動員的福祉在何方?主辦亞運還是合理的選拔機制?>,令我印象深刻的,倒不是有運動員苦練多年,取得佳績,卻在一個不透明的制度中喪失參加亞運會的資格。真正我有點震撼的是,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支持申辦2023年亞運的理由:「如果亞運會能夠在香港舉行,我們將可以為更多本來無緣參加亞運的運動員提供一個努力的目標」。
這種思維謬誤,本來是小學老師的故事已可以道破:有人在黑暗的街上丟了鑰匙,卻在燈火通明的家中尋找,只為家裡有光,說不定,這人可能還有點怕黑。道理顯淺,卻經常發生,尤其在政治與社會現象中。而這種錯誤,非但不會阻礙日常的生活世界,反而是「日常」得以運作的必要條件。亞運過後,政府與一眾支持者又會用亞運佳績作理由,去支持政府花鉅費申辦亞運,卻迴避香港運動政策、選拔制度的諸多黑洞。
梁寶在<感知的退化 盛世的投射——人潮中的清明上河圖>中說,「動態版清明上河圖」是「以歷史掩蓋歷史」。說得妙,同意之餘,我想補充一點東西,被掩蓋的歴史,是我們失落的歴史。嚴迅奇在他的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設計網站中問:為何我們被「清明上河圖」深深吸引?他說,是因為人民的活動散發出的能量。畫面的能量,正是掩蓋我們的無力。今天中國除了那些主題公園式的古鎮古村落,還有哪個生機蓬勃的傳統地方市場?香港的攤販市集街店商戶,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滅絕。大部份人舉起相機拍下這種破落的勇氣也沒有,只有對著「動態版清明上河圖」按下快門。我也湊熱鬧去觀賞「動態版清明上河圖」,跟眾生一起對著發光的後現代版卷軸摩肩接踵。
當然,近日最大最無謂又最大傷害的掩蓋,大概就是北韓向炮擊延坪島,理由不管是回應美韓軍事演習(感到被威脅?),還是金正恩要立軍威(虛弱),還是金正日病危(焦慮?),發炮殺人傷人都不過是一種暴力、無意義的轉移。六方會談還是一個一再延後的出口。
世界有許多奇景式的事情在發生,真是花花世界,卻好像一切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