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獨立中文筆會文庫推出張博樹新著《我與中國社科院》

獨立中文筆會文庫推出張博樹新著《我與中國社科院》

一部“六四”21年來知識界良心抗爭個人史在港上市

【獨立中文筆會自由寫作委員會5月13日香港訊】在“六四”21周年紀念即將到來之際,於一個多月前被中國社科院當局驅除的原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學者、知名憲政學家張博樹,其撰著的《我與中國社科院——後極權時代思想自由抗爭史的一段公案》本周末在香港由晨鐘書局出版、田園書屋發行推出上市。張博樹係獨立中文筆會會員,現任理事會候補理事、自由寫作委員會委員,該書作爲獨立中文筆會文庫第8輯《張博樹文集》第4册出版。

1989年“六四”期間張博樹是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他在學潮高峰期領銜起草的《中國向何處去?——中國社科院博士研究生致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的公開信》,要求抵制腐敗、推動中國政治民主,引起重大反響,埋下20年來在中國社科院被視爲“异類”的“禍根”。1991年張博樹獲中國社科院博士學位後在哲學所任研究人員。1993年,他在香港《二十一世紀》雜誌發表《批判思潮與建設意識之我見》,文涉“六四”敏感主題,由此開始受到社科院當局的打壓和排擠;一路走來,張堅持公共知識分子的良心立場,堅持捍衛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的精神原則,在中國憲政轉型研究和20世紀中國專制主義批判等原創學術領域建樹甚豐;自他的重要著述《中國憲政改革可行性可行性報告》、《從五四到六四》、《解構與建設》等出版幷在互聯網廣爲傳播後,中國社科院當局加緊對他在生存權、工作權等方面的迫害,直至去年12月被“限期三個月調離”,今年3月被驅除出社科院。《我與中國社科院——後極權時代思想自由抗爭史的一段公案》一書實錄的正是作爲獨立學者、公民思想家的張博樹與作爲官方御用機構的中國社科院長達20年的博弈史,更是一部難得、罕見的“六四”21年以來知識界良心抗爭的個人史。

曾任中共軍事學院出版社社長、以“批毛”巨著《紅太陽的隕落——千秋功罪毛澤東》而聞名的知名傳記作家辛子陵對張博樹作出高度評價,幷嚴斥中國社科院當局的猥瑣行徑:“張博樹是一個學識淵博、思想深刻、卓爾不群的中年學者。在憲政學界的地位,他可以與在經濟學界長期被視爲异類,受批判、受打壓甚至收監入獄,後來又受尊敬、受推崇成爲知識份子楷模的顧准、孫冶方相伯仲,他可能成爲中國的孟德斯鳩。培養這樣一個人才不容易,毀滅這樣一個人才易如反掌。中國社會科學院應該是海納百川的學術殿堂,不應該是唯我獨尊、自私偏狹的官僚衙門。處理張博樹,陳奎元院長躲在幕後,讓哲學所出面,哲學所正所長還不出來,叫兩個副所長出來跳加官,這本身就說明瞭他們的心虛膽怯。……在社會科學院,最應該被開除的是陳奎元同志,希望您自覺地引咎辭職。”

以編纂“思想史上的失踪者”的著述《顧准日記》、《遇羅克:遺作與回憶》、《王申酉文集》而知名的北京學者丁東則稱譽張博樹“是一位頗有思想家氣質的中年學者,本身的經歷在當今中國就富於傳奇色彩。……近幾年,張博樹的力作《從五四到六四:20世紀中國專制主義批判(第一卷)》、《中國憲政改革可行性研究報告》陸續問世,回答了中國走向民主憲政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以思維的縝密、邏輯的堅實、文字的乾淨、史實的清晰、說理的透徹征服著越來越多的讀者。”

張博樹新著《我與中國社科院》一書由浦前編,既具有論戰性、時事性,同時又具有文獻性、史料性,該書分爲“正編”、“副編”、“另册”三個部分:“正編”部分,是“公案”肇因及“公案”發生的前前後後,張博樹的多篇重要文章及相關資料文獻,歷時性地、全景性地客觀呈示了這一場自由與專制、良心與强權的博弈史、抗爭史。“副編”部分,輯入“公案”發生前後,知識界、傳媒界及互聯網世界對張博樹其人、其事、其著的諸多評說與報道,作者中近有張博樹在中國社科院相知、相惜的同事、同行,遠及互聯網上網民路見不平、仗義聲援的佚名之俠士。中國社科院的兩份文檔被編者不客氣地打入了“另册”。讀者從其中一份嚴重違憲的“紅頭文件”《中國社會科學院關於加强政治紀律建設的决定》,可窺“中國社會科學的最高殿堂”其內質的可怖與可悲之一斑。

張博樹目前應臺灣東吳大學之邀,正在該校政治學系講學。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與獨立中文筆會自由寫作委員會將於5月20日在臺北聯合舉辦“張博樹《我與中國社科院》新書發布暨兩岸精神創造、知識生産者的學術自由座談會”。包括黃默、周渝、丘延亮、徐斯儉、吳介民等在內的多位臺灣的重要學者、知識分子將出席與談。兩岸處在社會轉型的不同位階與面向,却都面臨關涉精神創造、知識生産者思想自由、學術自由踐行的重要議題,張博樹的新書、張博樹的“公案”是一個繼續提起爭議、鼓勵爭議的引子,有助於兩岸建制內外及社會各界,在匯入現代憲政文明潮流的大趨勢中,普世價值認知差异的彌合,及共識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