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3日晚上,十名港人在菲律賓蒙難。
先賢訓勉,修齊治平。平天下,是弘揚普世價值,目標不只是國泰民安,而是天下太平。
當年武王伐紂功成,即派遣使節團隊,「通道於九夷八蠻」。使節團隊歸朝,太保(官職,即「王族的老師」)將外交要旨寫成〈旅獒〉,輯於《尚書》中的〈周書〉,以訓勉後人。
當時的太保明言:「明王慎德,西夷鹹賓」。古人建言,大多揚善隱惡,太保大讚武王外交態度既謹慎亦彰顯大德,所以西邊各小國外族都樂於與西周交流。學子讀書,務必舉一反三,太保讚武王,亦即是訓示後人要學習武王的外交態度,否則就無法維繫西周與小國外族的良好關係。
然後,太保就簡述具體方法:「無有遠邇,畢獻方物,惟服食器用。王乃昭德之致於異姓之邦,無替厥服;分寶玉於伯叔之國,時庸展親。」古人的生活習慣不同,但其中的禮數亦可類比。當小國外族都不吝惜地向西周「貢獻」自己的特產,天朝大國務必禮尚往來;所謂「昭德」,是將配得起大國身份的器物,「賞賜」小國外族,西周為表示自己是「物產豐饒的大國」,賞賜往往比收到的進貢多很多。整段關係,其實可以說是各取所需的貿易,可以說是互相「交保護費」。對待實力相當的「伯叔之國」,就更加要以名貴的禮物「籠絡」,道理亦很顯淺。
之後的幾句,是全文精要:「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侮小人,罔以盡其力。」 「德盛不狎侮」可解讀作「狎侮則缺德」,無論對方是君子或小人,狎侮他人都是外交大忌,都有損身份。
「不役耳目,百度惟貞。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其實所講的都是一個字「德」。「貞」即是德盛,「度」即是決策,「百度惟貞」即是面對甚麼難題,都應當貫徹普世價值,把持「仁義」、「大利」(當時還未有這些詞彙)去做判斷。要把「人」看待成有人的價值的「人」,不能視他人為「非人」,亦即應當「待人如己」,故此不能「玩人」。「志以道寧,言以道接」即是秉持道德來從事外交行動和照會,亦與上文如出一轍。
終於要入正題。中華民族,巍巍五千年;現代中國自詡泱泱大國,無論是面積、人口、經濟總量、軍事實力,都在菲律賓之上,彼此應該如何交往,上面已經詳述。當菲律賓的婦女,不辭勞苦地到香港做家傭,完全是「畢獻方物」:將自己最好的貢獻給我們;但香港貴為中國最富裕的城市,香港人是最有錢的中國人,我們的勞工工資保障制度卻將菲傭排除在外,制度上(及很多人的心態上)視菲傭為奴隸。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我們在悲劇之後,不斷埋怨責難菲律賓警員不堪,這就是「狎侮小人,罔以盡其力」,這是缺德的。如果我們真心認為菲律賓的警員不堪,在有誠意的外交關係中,就應該不吝惜地為菲律賓警察提供我們自詡擁有的優良警察及軍事訓練,而非自吹自擂「我來當指揮都好過他們」云云。
有部份人(其中更有港區人大代表)更信誓旦旦,要求中央政府譴責菲律賓政府,更令我不堪入目痛心疾首。在悲劇當中,最須被譴責的是射殺人質的退役警員,而非救人乏力的警員,泱泱大國怎能以「搵人祭旗」的心態提出外交照會?倘若外交部真的提出外交譴責,才是敗壞國格。而且,如果以文明法治、廉潔公平自居的香港人可以以「平天下」的態度,分析行兇警員是否被菲律賓警隊和政府的貪污腐敗摧殘身心,才會以最壞最差的方法引起國際關注,則更加為國家民族展現中華文明風範。倘若中國及香港更進一步,扶持菲律賓的工商農業,則美國帝國主義衝著中國而來的新月形(近來話滿月形)包圍網就會缺角了。
願逝者安息,願生者克難。好生之德,洽於民心。往事不諫,來者卻可追。
http://dragonlordgarden.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24.html
http://www.avant-garde.cc/?p=358
容樂其
2010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