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多元社會的末落 - 反思一諤風波

權威社會
權威性社會下,不只聲音只能從單一口徑發出,同時所有的邏輯與推理亦只能在權威認同下的思想作出推理的出發點。因此,知識與事實很多時,只是為了肯定權威流而建構。這種社會可怕在於更多的想法是說不得,碰不得的,稍越雷池所帶來的不是種種的懲罰,就是沉重的壓力,要麼把你壓跨,要麼使你向權威流低頭,認同他們的靈魂,繼而說他們想要的話。權威具不可侵犯性,因此權威與專制政權有著莫大關連,就是權威往往等同當權,他們一手執胡蘿蔔,一手拿狼牙捧子。你要麼肯定我,成為乖乖順民;要麼伸出頭來,做捧下亡魂。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開放,多元的社會漸漸取代專制的思想,可是專制中的權威卻是以另一種模式滲透社會之中,就是「共識」。一個多元的社會,意味容許不同的價值觀的存在,同時亦容許公開的理智討論 。但社會中卻一定有些問題是不容許異見,因為這些問題中主流的觀點意識已經慢慢轉變成權威,成為社會中廣泛認同的「共識」,因此當你敢於發表個有異於主流的觀點時,你便是站在挑戰權威的角度,而非多元談論的位置上。在這種「非友即敵」的邏輯下,異見者則是異端,理應受主流群眾所批判責難。他們較生於專制社會中的先輩幸運的只是,他們很多時只會被要求收回言論或是道歉,而非得要一死謝天下。但無論如何,當社會有太多暨定觀念時,正是代表多元的末路。

二元的討論
六四事件是一個探討社會多元化的一個非常合適的例子。我們這20年來一將直對中國政府在64的處理手法,以至現在針對異見者、動輒拘捕行為,視了為專制、權威、甚至獨裁同時,我們又該怎樣形容香港的民主鬥士們?他們又何嘗不是用「請你收聲!」、「很失望!」、「劃清界線」、「下台」、「隱形左派」等等的間接暴力手段來取代理性的討論,及抹殺和抵制其他的多元思考?相比20年前解放軍的槍炮,我們這一代只不過是較聰明點,較懂得用體面的鎮壓方法吧。但是更令人心生疑惑的是,難道六四問題在香港的討論中只能在「要麼醜化共產黨,或是聖人化學生領袖」這單純二元作談論的開端,方能繼續規規距距地討論?可是這兩極光譜中,確實存在更多的討論空間。

不論我們是希望去培養民主意識或是認清歷史,前題就是要去尊重這些不同的討論觀點,而不是單單利用群體壓力或是灌輸式的民主工作坊去填塞多元的空間,擁護主流觀點的權威性,而是要學會接納異於己的想法和鼓勵表達。因為我相信,在提供足夠的資料與辯論後,大眾社會是有能力去判是非黑白的,有能力去拆穿權威者的幌子,而不須要求助於價值觀念的灌輸或是社會間的「共識」。

甚麼是致知?
所以,當看見港大學生會會長陳同學敢表達自己想法與意見,同時亦敢於面對評議會的壓力,來保護自己的信念時,我確實在日漸縮窄的多元討論空間中看見了朝氣,同時亦挽回了不少對大學生的信心。

「非友即敵」才是窒礙這一代人認識64問題的業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