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萬?太多?太少?
筆者認識一位在中國大陸的朋友,在內地有份參與今年國慶花車設計。他看到香港報章報導後說:「你們香港政府告訴公眾,國慶花耗資了300萬,哈,這肯定是玩弄數字遊戲,你們可以找議員跟政府把這筆賬好好算一下。」
他說,今年國慶節花車,平均造價600至3,000萬不等,平均1,500萬,香港的花車絕不只300萬!具體數字他不只知,他只知道安徽省政府曾說,自己的花車造價已是最便宜了,也要600萬,貴州省雖然算是窮省,造價卻是之冠﹣﹣3,000萬。以上資料,與十月四日《蘋果日報》李八方引述《信息日報》接近。事實上,國慶50周年時,花車造價介平均80萬,十年過去,暴漲10倍以上。單看花車,已可估計60周年國慶的花費可能是十年前的十倍!
被ban的設計
香港的花車由香港駐京辦負責,可是,整個設計及製作過程非常不順利。開始時,純由一外判香港公司設計,而不像許多省市一樣,找北京幾家指定公司,也許因為這個緣故,設計過程跟北京政府發生不少衝突。最初意念是一只馬,可是,負責花車評審的北京專家官員說,現在是國慶,不要搞跟賭博有關的玩兒(還是怕跟以「馬」作主題的內蒙古花車撞設計呢?)。後來設計改為中華白海豚,評審又說,白海豚又不是你獨有的,香港最好不要用。後來,經過多番修改,並由北京政府推蔫的一家專造國慶花車的公司幫忙負責,才能通過設計。
通過設計後,也不是一帆風順。兩塊大型屏幕,播放由劉偉強執導的「我們走過的歲月」與杜琪峰執導的「永遠盛開的紫荊花」短片,由於片段中有北京領導人畫面,按北京政府的要求,除了中央指定的花車,其他花車不許有領導人的影像或肖像,故此,又要刪除相關片段。
「鬚刨」IFC
到了臨近國慶十多天,又發現了一個大問題。中央本來規定花車高度限定四米,四米以上的只能是油壓式裝置,即由下向上升。可是,所有地方政府也沒有遵守這個規限,爭相把花車弄得高大搶眼。到組裝花車時,香港駐京辦才發現其他省市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而自己的花車由於按規定設計只有四米高度,比別人的矮了一大截,實在難看,故此,駐京辦臨時趕製那個像「鬚刨」的IFC,大概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十分粗糙,跟其他組件既不合襯,也不成比例。
花車事小,背後看到的問題事大。香港政府在「融入」中國/中共這個大家庭中,進退失據,就連拿甚麼標誌象徵香港,也顯得相當挫折與困惑。同時,香港政府既不熟習中國大陸官場,置身其中顯得格格不入,卻又只能艱辛地迎合國家要求。花車故事,充份說明香港(政府)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