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中共官方媒體“六四”這天力挺民主

中共官方媒體“六四”這天力挺民主

昝愛宗

“六四”過去已經十九年了。在大陸,雖然這兩字仍然是敏感詞,但每逢六四,人們總能想起民主自由;在官方媒體上,也總能看到了民主自由的影子。
2008年6月4日出版的《中國青年報》冰點週刊,發表梁子民、畢文昌的文章稱,“競選是個好東西”。
該文提出民主競選是民主的重要環節。不論是產生党的領導人、政府首長,還是人大代表,真正引入競選機制十分必要。因為競選,本是民主選舉的題中應有之義。但我國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政治生活中,常見的是等額選舉,一個職位,安排一個候選人,讓大家投票。沒有競爭對手的等額選舉,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用一種事後的程式,對事先內部安排進行認可。除非候選人名聲太差,一般都能當選。這和民主選舉的本意相去甚遠。選舉的本意,是一定範圍的人群,以投票的方式選擇讓誰掌握公共權力。誰能獲得更多的民意認可,誰就獲得行使公權力的資格。如果排除了競爭,投票失去了選擇的餘地,民主就打了折扣。現在的幹部制度,主要還是自上而下的選拔。這種體制產生的官員,行使職權往往眼睛向上,討好提拔他的領導。載舟覆舟的古訓對他們不起作用,更談不上對人民謙卑感恩。每逢黨政領導機構換屆,跑官要官成為常態,買官賣官時有耳聞。引入競選機制,應該是醫治吏治腐敗的一劑良藥。競選從不完善到相對完善,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萬事開頭難,但就怕不開頭。從人類整個政治文明史來看,民主是迄今為止最不壞的制度。靠血緣繼承權力,靠武力爭奪權力,在密室瓜分權力,都不如用競選授予權力。承認民主是個好東西,就應當理直氣壯地承認,競選是個好東西。
我看到,今天《中國青年報》的表現與1990年六四這天的《人民日報》社論“穩定壓倒一切”相比,證明中共還是越來越明白,民主是個好東西,現在到了可以討論的地步了,只是還是有點底氣不足。
2008年六四這天出版的《炎黃春秋》,是中共少數敢言雜誌之一,該雜誌宣導民主反專制,比《中國青年報》相比絲毫不遜色。第六期雜誌除了首次在官方媒體上披露前外交部長姬鵬飛試圖為犯罪兒子姬勝德免死,一氣之下而自殺的真相外,還尖銳地批中共毛時代“暴政猛如虎”。作者劉志琴在《請理解老一代——紀念李慎之》一文中說,今年是李慎之先生逝世五周年,李先生的一篇《國慶獨語一一風雨蒼黃五十年》感動過無數人,但李先生也僅僅是"我不在刺刀下做官"。李慎之雖然稱不上“中國布魯諾”,但也是中共黨內少有的有骨氣的知識份子。
中國五千年文化專制,政治專制,使中國很少有像布魯諾那樣遭受宗教裁判,寧死不屈並在火刑柱上高呼"你們燒死我,地球仍然在旋轉"的勇敢追求科學、知識和自由的人。布魯諾為什麼敢於對科學孜孜以求?靠的正是信念。信念是比生死存亡更高的意識,具有此種情懷,才有不畏死的行為。看傳統中國,卻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宗教和獨立的科學精神。傳統的儒家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生的最高境界,這種價值觀主導中國數千年,人人習慣於為了集體主義而製造謊言、假像。持有這種人生信仰的,根本不可能出現為了說明地球繞太陽轉而獻身亡命的有志之士,這是古代中國不能產生布魯諾的重要原因。
上個世紀,毛澤東統治中國大陸近三十年,在反右、文革那樣的極端高壓下,是無人反抗的。作者劉志琴還說,在大躍進之後的六十年代初,餓死人最多的地方河南信陽也有不怕死的,但至多也是準備到北京告狀,但走不出縣界,就作為反革命被處治。據官方統計在這時期全國餓死的有二千萬人,民間統計有三千萬,比八年抗戰死的人還要多——暴政猛如虎時百姓是噤若寒蟬的。這種情況下,說真話怎能不成為道德的最高品節?李慎之也曾軟弱過,他被打成右派後,一度想自殺,有時他對著鏡子伸出舌頭,恨不得一剪子把這惹禍的舌頭剪掉。這樣的苦痛、惶惑、動搖,是由於全身心地獻身他信仰的事業,而又被他追求的信仰無情地拋棄。所謂的"錯誤"是他遵循中共的教導說了一點真話的結果,那足以使人遭受滅頂之災的右派帽子也是他崇拜的毛主席一手欽定的,這怎能不為一顆赤子之心所痛苦。
"六四"中共對手無寸鐵的學生及民眾開槍後,李慎之再次被貶,是因為他說的一句話:"我不在刺刀下做官!"這時正當國家用人之際,他也不是沒有晉升的可能,只要稍示悔意,完全可以再上青雲,可他拋下這句話後就義無反顧,直至被封殺,依然為憂國憂民殫精竭慮,披肝瀝膽。
在中國,“六四”忌日這天幾乎沒有媒體敢於紀念六四。2007年時候也只是一位有心人冒著極大的風險在《成都晚報》上刊登個人廣告,“向英勇的六四遇難者家屬致敬”。2008年的六四,也只有《中國青年報》和《炎黃春秋》為數很少的官方媒體宣導民主自由。畢竟,在中國講真話太難,太不自由,正如作者劉志琴所言,中國大陸人不敢說真話的原因就是"暴政猛如虎","百姓是噤若寒蟬的",人人毫無免于恐懼的自由,怎敢公開力挺民主自由反專制呢?